编者按:为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今天起推出“劳动最美丽”专栏,聚焦邵阳市的产业工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个人及集体,唱响“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时代强音。
上甑。(刘小康 摄)
红网时刻邵阳5月1日讯(记者 李钟琪 戴瑾昕 通讯员 谢长青)4月30日,在湘窖酒业有限公司酿酒车间,苏曙明正在进行上甑工艺。对于酿酒,这一步直接关系到出酒量,凭借着25年的酿酒经验,目前他带领的十六班组出酒率可达47%,居全公司第一。
不仅如此,苏曙明还有有另外一个绝活——看花摘酒,即通过看酒花分散速度,结合天气、温度和湿度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后,对酒进行预估度数。
如今,在同事眼中,苏曙明已经成为酿酒大师,而在苏曙明自己看来,要酿出好酒还得“用心用情用脑”。
用心磨练25年从普通员工到“湘字号”工艺大师
苏曙明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南省劳动模范,25年前19岁的他刚从邵阳市第一技校(现邵阳市第一技工学校)毕业就迈进了邵阳市酒厂(现湖南湘窖酒业有限公司)车间大门。
从原料到成品,完整的酿酒需要经过配料、上甑、蒸馏、摘酒等30多道工序。刚进厂他被分配到非常耗费体力的酿酒车间,从事酒醅拌料、摊凉的工作。那个时候,他每天下班回到家中,基本上都是瘫在椅子上动弹不得。
当时他便有了转到上甑岗位的想法, “手劲不够,要先在拌料上磨炼半年再说。”班长陶师傅拒绝了他的请求。之后他老老实实在酒醅拌料、摊凉工序上练了半年,在陶师傅的指导下,1995年7月他成功成为了一名上甑师傅。
上甑讲究“轻、松、准、匀、平、薄”,稍微—点点差池,就会出现“窝酒”“塌汽“现象,从而直接影响到酒的产量和质量。“我当时问老师傅,要怎么做才能做到‘轻、松、准、匀、平、薄’,老师傅说,唯有多练,将手练出感觉来,出酒的量自然就多了。”苏曙明说。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沉下心来苦练自己上甑的技术,这—练就是两年。
两年后,在1997年酒厂再次组织上甑技能比武时,22岁的苏曙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当年比赛的第—名。时隔20年后,在由湖南省总工会主办的“湘字号”传统技艺工匠竞赛——湘酒(拌料、上甑、量质摘酒)技能竞赛决赛中,苏曙明获得了第—名的好成绩。并于2018年获得“湘字号”(湘酒)工艺大师称号。
看花摘酒 (刘小康 摄)。
用情酝酿 花摘酒误差在0.5度以内
上甑之后,开始蒸馏摘酒。90分钟的蒸馏靠机械化运作,但出酒后的摘酒需定专人。这项工作考验的是工人对于酒的熟悉度。
苏曙明介绍,看花摘酒是指通过看酒花分散速度,结合天气、温度和湿度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后,对酒进行预估度数。
“看花摘酒,是我们最平常的一个工作。”苏曙明告诉记者,蒸馏过程分为三段,酒头、中段酒和尾酒。酒头、中段酒分别入库贮存,酒尾可以用作回酒发酵。蒸馏后的摘酒,便是工人以自身熟悉度来确认酒段。这一步也直接关系到最终酿酒的质量与口感。
目前,苏曙明在公司已经成为看花摘酒的能手,每次预估酒的度数误差不会超过0.5度。他参与制作的“红钻湘窖50.8度” 在2018年第19届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奖上获得国际烈酒大金奖。
苏曙明(左一)和同事在一起探讨。
用脑锤造 人心定酒品 技艺定酒质
在领导和同事眼中,他是个勤奋的人,他在做酒的技术上总比别人想法多一点,他喜欢钻研,喜欢多想问题。
1998年,酒厂举办一年一度技能比武,苏曙明以5公斤产量及质量差别,与第—名失之交臂。痛定思痛,他开始沉下心来,苦练技艺。每天对糟醅配料、上甑、摘酒等工作,都要进行对比分析,哪甑酒出得多,哪甑出得少,查找其中的原因,认真总结分析,详细地记录在本子上,这个习惯他一直保持至今。
人心决定酒的品格,而技艺决定着酒的品质。酿好一辈子的酒,很难,它不仅需要一颗与人为善的心,同时还需具备“千锤百炼”的技艺。而苏曙明就做到了,这一坚持就是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