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绿色是最浓色彩,森林是最美风景

2019-07-30 14:34:14 湖南日报
作者:陈昊 编辑:向宏鑫
字号:

7月22日晨,记者跟随古丈县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爬上当地最高峰——顶堂,举目四望,山高谷深、溪河纵横,层林密布、莽莽苍苍,云在山间飘过、从林海间漫过。不多时,一轮红日从远山的云海中喷薄而出,瞬间染红周遭的一切,壮哉!美哉!

这景,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退耕还林20个年头后的美景。从2000年到2019年,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沧海一粟。但湘西人却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这片土地涂抹上厚重的绿色,创造了一个令人钦佩的“绿色奇迹”。

从“葱茏不见”到森林城市

“湘西一梦六十年,故地依稀别有天。吉首学中多俊彦,张家界顶有神仙。熙熙新市人兴旺,濯濯童山意怏然。浩浩汤汤何日现,葱茏不见梦难圆。”

2001年4月初,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来到湘西州视察,60年前风华正茂的朱镕基与夫人劳安在湘西州读书;60年后,他故地重游,感慨颇多,留下了这首《重访湘西有感并怀洞庭湖区》的诗作。

彼时的湘西州,因为贫穷落后,农村毁林开荒、盗采盗伐的现象严重,朱镕基印象中的莽莽群山成了濯濯童山,他发出了“葱茏不见梦难圆”的感慨。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018年10月15日,在深圳市举行的全国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上,湘西州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的牌匾,成为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第一个获得此殊荣的地区。

这背后是一份厚重的成绩单:2000年至2018年,湘西州共完成退耕还林任务420.2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02.45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92万亩,封山育林25.75万亩;全州林地面积达到1741.63万亩,比退耕还林前增加13.31%。如今的湘西州,森林覆盖率70.24%。

湘西州退耕还林的成效,还从生态效益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据省退耕还林效益检测站统计,湘西州退耕还林工程区内,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生物多样性持续增加。2013年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时,湘西州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25%,达到1323.6平方公里,年保土量达403.17万吨,森林年蓄水量增加7300万立方米。

2014年,国家林业局发布了《2014年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国家报告》,数据表明湘西州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物质量和生态效益价值量,位居湖南省14个市州之首,生态效益总价值量达192.21亿元/年,占全省的20.2%;仅仅“涵养水源”每年就达6.64亿立方米,每年“保育土壤”固土1041.84万吨。湘西州空气质量常年保持湖南省第一,优良天数稳定在325天以上。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

一湾沱水绕城过,一座青山抱古城。走在凤凰古城的青青石板路上,身边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清幽的沱江上游船往来穿梭,河岸边成排的吊脚楼里歌舞飞扬,极目远眺,环抱着小城的群山连绵绿色。

“青山抱古城,一直是全县人民多年的夙愿,这个愿望通过退耕还林完成了。”湘西州政协副主席、凤凰县委书记颜长文告诉记者。从2014年开始,该县开始实施“青山抱古城”项目,完成绿化施工1690.6亩,共栽植樱花、紫荆、栾树、玉兰、枫香等20余种9万余株树木。在绿色的环抱下,凤凰古城游客数量连年增长,2018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800.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0.22亿元,分别增长19.2%、20.7%。凤凰,这座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愈加养眼、养心。

这些年来,在退耕还林工程推动下,湘西州划定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718.5万亩、天然林保护面积290万亩;建成各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48个和各类林场667个,面积583万亩,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总数达到15个。

湘西州委书记叶红专对记者说:“湘西州目前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优势,建设好、保护好这一片绿水青山,把湘西州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生态文化公园,使之成为金山银山,是全州人民的最大目标。”

荒山变林山,不愁吃和穿。在退耕还林工程的带动下,湘西州林下经济、绿色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林旅、林药、林果、林禽、林畜”等多种经济发展模式,退耕农户年收入的30%来自林业。截至目前,全州建成以桤木、马尾松、日本落叶松、湿地松等工业原料林200余万亩;建设重点药材专业乡镇20个,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5万亩;建立林果面积60万亩;建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5个;打造德夯、夯沙、夯吾等大湘西文化生态旅游村34个。2018年全州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29.2亿元,实现旅游总收入达441亿元。

退耕还林工程也直接让农户受益,工程共覆盖114个乡镇1798个行政村,39.8万农户162万人。国家累计下达退耕还林项目相关资金59.4亿元,全州退耕农户累计获得钱粮补助户均14380元,人均3533元;其中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9.8万余户38.32万余人。与此同时,退耕还林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解放了劳动生产力,全州90%以上的农业人口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和外出务工实现脱贫增收。(记者 陈昊 通讯员 杨华)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