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没有回旋!不留退路!湖南廉政账户使命终结!

2019-08-06 23:04:27 红网 编辑:刘仲九
字号:

近日,湖南省纪委专门印发通知:于2019年8月6日起,全省统一撤销各级廉政账户,严禁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违规收送红包礼金。廉政账户“销户”,释放出全面从严治党“越往后越严”的强烈信号。

作为特定时期的产物,廉政账户已存在了近20年。2000年春节,浙江省宁波市于全国首开“581”(谐音“我不要”)廉政账户。这一反腐倡廉新举措,立足于预防腐败,并体谅人性弱点,给收受红包礼金者以自我反省、自我救赎机会。反腐倡廉体系中一个补充设计,“挽救濒临犯罪边缘的党员干部”,不失其积极治理意义,因此在全国各地,迅速得到广泛推行。

然而,时过境迁,实践出真知,廉政账户短板日益显露。比如贪腐分子留下“大头”上缴“小头”;留下“敢收能收”的,上缴“不敢收不能收”的……企图瞒天过海,将自己“洗白”。廉政账户治病救人的“缓冲带”本意渐行渐远,沦为了贪官的“化妆台”“避风港”。

正视问题,让“防火墙”构筑更加牢固,十八大以来,党进一步提高了廉洁自律标准,执纪刚性日益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日趋完善,廉政账户已见老态,反腐“力不能逮”,“关张”成大势所趋。

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违规收送红包礼金,一块温床滋生腐败,败坏党风政风,带坏社风民风。撤销廉政账户的同时,湖南省纪委监委通报了4起省管干部违规收受红包礼金问题。被通报者无一不是初伸手时,连收个小红包也战战兢兢,“打湿了鞋后,干脆洗个澡”,到肆无忌惮地收受巨额礼金、贵重礼品,最后堕落腐败深渊。通报指出,红包礼金往往是腐败滋生链的起点,党员干部如果抱有侥幸心理,没有防微杜渐意识,不能始终坚守纪法底线,就会在温水煮青蛙中蜕化变质。

抓早抓小,抵制收礼送礼陋习,响亮向红包礼金说“不”,2018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收送红包礼金明确作出了禁止性规定。一个“禁止”,彻底划定了红线。同年,湖南省委“约法三章”,其中一条便是“严禁违规收送红包礼金”。一个“严禁”,同样也没留出“回旋”“商量”余地。

不该拿的莫乱拿,不该伸的手莫乱伸。“拒腐蚀永不沾”,系党员干部的起步要求、刚性约束。只要乱拿了就手短、就违纪,没有任何原因可讲,也没有任何“缓冲”可言。污点沾上了,惟一“修复”途径,是受到党纪国法相应惩处。

当前,靶向治疗、精准惩治,削减存量、遏制增量,一体化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败斗争已取得“压倒性胜利”,也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转变。

与反腐败斗争高歌猛进相背离,廉政账户具有“后补性”,多少给人一种“滞后感”。因而,撤销廉政账户,前移反腐关口,打牢“补丁”堵死漏洞,不给贪腐留一点退路,“零容忍”彰显了我党反腐决心、自我革命信心。经千锤百炼、淬火成钢,由里到外深度重塑,以永葆我党肌体活力。

反腐败斗争正啃“硬骨头”、正逢关键期,撤销廉政账户,表明廉洁自律标准“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意味着党风廉政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升级换挡。要“扎紧制度的笼子”,这“笼子”最强壮筋骨、最细密经纬是规范化、法治化,依规依法就不能留出左右摇摆的余地。“笼子”扎紧了,“余地”被挤走了,反腐再也不设“缓冲区”,就没有什么空子可钻了。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湖南一直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使党内正气持续上升,社会风气不断净化。人与人之间,特别是政商之间,越发清爽,越发“亲”“清”。不用再违背本心去适应什么潜规则,大家公平公正、理直气壮地坚守“明规矩”,灰色空间被压缩,廉政账户自然失去了存在价值。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湖南省委更是以严禁违规收送红包礼金为抓手,紧盯关键少数和重要节点,大清理、大整改顽瘴痼疾,敢顶风收受红包礼金,一律先免职后处理,一把尺子量到底,依法反腐行稳致远,廉政账户自然到了终结使命时。

扎紧制度篱笆,拧紧党纪螺栓,使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具底线思维、敬畏意识,把遵纪守规化作日常习惯、自觉遵循,反腐败斗争必定“狭路相逢勇者胜”。

红网时刻特邀作者:观潮的螃蟹

????_20190806230311.jpg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