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凌雨晴 湘潭整理报道
1949年8月9日,一个永远铭刻在湘潭历史上的日子。
这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六军一三八师先遣部队,分乘木船从小东门渡过湘江登岸。
这一天,湘潭各界人民迎解筹备会组织数千人欢迎队伍,会同各中小学校教师学生组成的秧歌队、宣传队,高举毛泽东巨幅画像与欢迎解放军的横幅,载歌载舞,鼓乐齐鸣。
这一天,古城湘潭迎来了黎明的曙光。
70年后的今天,灿烂的阳光照耀在这片土地上,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绿色伟人故里、生态大美湘潭”的步伐日益加快,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岁月如梭,翻开尘封的历史,让我们的思绪回到70年前,把目光重新聚焦于那段不平凡的历史进程。
“看不见”的战场:加强统一战线工作 分化瓦解孤立敌人
随着全国解放形势的迅猛发展和全省和平运动的兴起,湘潭各地中共地下党组织不断扩大,党员人数不断增加。民革、民盟等民主党派,积极与中共地下党组织合作,共图和平大业。
1949年6月,国民党在湘潭到处张贴“十杀布告”,制造白色恐怖。7月12日,发生枪杀三名革命人士的血腥事件。7月上、中旬,国民党纠集湘中各县地方反动武装做内线配合,对湘潭、湘乡、潭湘宁边地区等湘中一带的共产党游击武装队伍大举“围剿”,并奉行“空室清野”的指令,大肆破坏工厂、桥梁等重要设施,疯狂抓丁抢粮,到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此,中共湘潭城市工委秘密印发了大批《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正告国民党特务匪徒书》等宣传资料,号召各界人士坚持正义斗争,分化瓦解反动势力。同时,还发动与国民党当局有联系的地下党员和民革、民盟等组织成员,通过各种事社会关系和私人交往关系,对国民党在湘潭掌握实权的党、政、军、警、特等方面人员,尽量做争取转化工作。
1949年7月,白崇禧亲信吴声镐夺取湘潭县县长后,迫切需要帮手。经统战小组研究决定,动员吴声镐的同学、民革成员龚业光担任县政府主任秘书,委以“打入县府,获取情报,相机行事”的任务。龚业光便利用合法身份,安排县府军法秘书、民革成员刘巽安配合县法院地下党员姜兰秀清理档案,借用县长之名先后释放九名“政治嫌疑犯”,保护了一批在押的革命同志免遭杀害。
同时,秘密监视吴声镐的动向,及时提供军政情报,使中共湘潭城市工委得以随时掌握敌情,连续挫败吴企图调运军粮、掠夺财物、煽动军警反对和平起义的种种阴谋,逼得吴声镐陷入“要粮无粮,要钱无钱,留人留不住,想走走不成”彻底孤立的困境。
最后,吴声镐只得请起义将领通过关系寻找地方共产党负责人洽商起义事宜。为了保护湘潭城市免遭战争破坏,中共湘潭城市工委派阳光去吴声镐家中谈判。经过直接对他宣传党的政策,讲明利害关系,促使吴声镐作出了拥护和平解放湘潭的保证,表示“绝不破坏,听候接管”。
“看得见”的战场:社会各界保卫城乡 迎接和平解放
1949年6月,白崇禧派亲信坐镇株洲,企图拆毁田心机车修理厂、董家塅兵工厂的机器设备运往广西。在株洲开展工作的中共湘潭城市工委委员廖新雨,根据省工委和湘潭城市工委的部署,依靠株洲镇的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工商政策,号召工人和爱国爱厂的工商界人士奋起保卫工厂与铁路设施。
株洲火车站的工人将所有火车头分散隐蔽在岔道上。田心机车修理厂和董家塅兵工厂发动工人采取怠工拖延装卸的办法保存重要机器设备。两厂依靠爱国工程技术人员,想方设法转移保存了500多台机器设备的图纸资料,其中有日本赔偿的160多台、联合国救济总署援助的300多台机器图纸资料。各厂还成立了自保会和护厂队,并策动厂警卫武装共同保卫工厂安全,使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工厂的阴谋未能得逞。
为了彻底断敌粮源,湘潭县工委、城市工委还发动工商界和群众,将城区东坪镇三益粮栈及仓门前、大码头、窑湾等处可贮存万担以上的粮仓,严加守卫和保护。将农村各处库存的军粮全部分散转移到群众手中。敌军多次派官兵到惠民米厂强行“借粮”和碾米。惠民米厂经理毛信华义正辞严向官兵指出:“我们是商办小厂,已经担负了国家的税收任务。商家是为民经营,本小利微,没有多余粮食可借。军粮应由国家供应,哪有向商家借粮之理!”敌人便改口要求在米厂加工谷物。毛信华表面接受承碾任务,暗地则故意将一个8毫米的螺母放进谷内,将推米机上下堆瓦筛板打坏,借故停工,巧妙地拒绝为敌军加工粮食的任务,并乘机将承碾敌军所剩余的6000多石谷隐蔽起来。
1949年8月9日,古城湘潭终于获得和平解放。当天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六军一三八师先遣部队,由师长任昌辉、副政委杨亚中率领,分乘木船从小东门渡过湘江登岸。湘潭各界人民迎解筹备会组织数千人的欢迎队伍,会同湘潭简易师范学校等各中小学校教师学生组成的秧歌队、宣传队,高举毛泽东巨幅画像与欢迎解放军的横幅,载歌载舞,鼓乐齐鸣,前往江边小东门等候迎接。
下午5时,解放军整装列队,精神抖擞,一路高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由小东门入文庙东街,出学坪,经大埠桥进入市区。城区街头巷尾贴满了迎解标语,全城人民兴高采烈,排列街道两旁,夹道欢迎,欢呼声、口号声、鞭炮声、锣鼓声与解放军的歌声交织一起,响彻云霄,振荡全城。一位随军南下的干部说:“我们从北到南,沿途经过许多大小城市,到处欢迎解放军,但没有像湘潭这样隆重、热烈,真不愧为是毛主席家乡,人民觉悟高。”
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湘潭历史(1921—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