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2019年湖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中,袁隆平、官春云、印遇龙、刘飞香、陈富昌、赵中伟、胡建华、庹年初、彭际淼、喻翠云等10人获得“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他们有的扎根脱贫攻坚和科学普及领域,奉献青春热血;有的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甘作培育新人的“铺路石”;有的“板凳甘坐十年冷”,用科研成果赢得世界同行尊重……即日起,红网、时刻将推出“最美科技工作者”系列报道,展现他们的精神风采。
湘西州柑桔科学研究所所长彭际淼
红网时刻记者 杨朝文 湘西报道
柑橘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开发最早、种植面积最大、脱贫致富人数最多的农业特色产业,柑橘成为承载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幸福希望的“甜蜜果”,引领近20万农民脱贫致富。
彭际淼1985年从湖南农学院毕业以来,便与果树技术研究推广结下了不解之缘。在30多年的时间里,他走遍了湘西州的山山水水,以选育和改良柑橘品种不断助农增收,不让农民流汗又流泪。
十年磨一剑 “早蜜”出湘西
提起上世纪80年代以来湘西州柑橘的光辉岁月,湘西州柑橘科学研究所所长彭际淼依然如数家珍。“1986年,当时我一个月工资有57块5毛钱,但柑橘市场价达到8毛钱一斤,一个月的工资还买不到100斤柑橘”,彭际淼介绍,2000年以前,由于国内柑橘品种单一,市场竞争不激烈,湘西州不少农户都靠种植柑橘给家里建起新房子。
随着树龄老化、土壤退化以及新品种不断推广,湘西州柑橘产业在进入21世纪后一度萎缩。特别是2008年长时间的冰冻,导致大量柑橘运不出去,被冻坏,连续几年价格大幅下跌。
提升湘西州柑橘产业市场竞争力,科技还是关键。彭际淼立足全球全国柑橘产业发展形势及自身现状,大力优化湘西州地区柑橘区域布局,控制种植面积,调整品种结构,提高果品品质。在品种选育上,他先后主持了《柑橘新品种选育》《柑橘新品种引进与推广》《早蜜椪柑的选育和应用》《柑橘新品种“早蜜”椪柑的繁育与示范》等科研项目。成功主持选育出早熟、质优、少籽椪柑新品种“早蜜椪柑”。
“柑橘品种选育与水稻品种选育的最大差别就是:水稻一年可以栽种2季甚至3季,而柑橘需要3年才能挂果。” 彭际淼介绍,柑橘优良选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耐心和不怕失败的恒心。柑橘种植历史上千年,品种特性十分稳定顽固,变异情形极少。这也就意味着在品种选育过程中,95%以上的品种变异都达不到理想状态。
在将近14年的时间里,彭际淼除了单位开会和下乡指导农户,其他时间就钻进湘西州各地的果园,选择合格的株系枝条进行嫁接,再根据嫁接品种进行子代筛选。如此往复,用了将近12年时间,达到预期目标的“早蜜”椪柑品种才最终选育成功。彭际淼坦诚,这一科研项目,坚持和运气占了绝大部分,其中艰辛一言难尽。
这种果皮薄、糖分高、籽粒少、成熟早的柑橘品种在2016年正式推广后,得到市场广泛好评。湘西州长官果王柑橘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勇告诉记者,“早蜜”椪柑现在在市场上已经不是论斤卖,而是论个卖,单价可达3元钱一个,成为果农增收的又一“利器”。
不让农民流汗又流泪
彭际淼办公室的书柜里,放满了农业技术类书籍和论文,而在他办公桌下的一个角落里,放着几个硕大的黑色塑料袋。只有将袋子打开,才会发现里面装满的各种荣誉证书和获奖证书。彭际淼难为情地告诉记者,证书太多了,没有地方放,只能用袋子装着放桌子下面了。”
在湘西州果农的眼里,“彭所长”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大科学家,而是时刻走在农民群体中的“彭老师”。他每次来到各县的果园里,果农们都喜欢和他拉拉家常,交流经验,请教技术难题。他先后开展现场培训指导共计200余次,培训柑农10000余人次,并与柑橘种植大户形成了长期的扶持合作关系。
“当前湘西州柑橘产业无病毒良种繁育体系尚未完全形成,优良种苗繁育能力较弱。同时,柑橘生产以千家万户小生产为主,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不足,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执行和实施标准化较弱,影响柑橘产业品质。”在彭际淼看来,湘西州柑橘产业发展体质升级仍然任重道远。面对这种情况,彭际淼从基地免费送出容器苗,即:根部护理在容器土壤里,品种纯度高,根系发达,成活率高,基本能做到一星期发芽、3年挂果。仅去年,就送出价值100多万元的柑橘苗给柑橘合作社和柑橘种植户。
同时,针对湘西州柑橘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技术问题,彭际淼还推出湘西椪柑老果园改造集成技术研究示范、湘西柑橘缺素症矫治、湘西椪柑褐斑病防治试验示范、柑橘专用有机肥的试验与示范推广、“两减”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应用及微肥技术应用推广、柑橘配方肥和生物菌肥示范与推广等试验示范等项目,推广应用新优技术面积1万亩以上。
“从事柑橘研究,是一项充满甜蜜的事业。”彭际淼说,农业科技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直接关系到果农的‘钱袋子’,不能让老百姓流汗又流泪。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他将农业科技利民做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