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思念:晚霞和晨曦都是为了照亮人间 生者致敬:在这个里程碑般的日子,收获巨大
9月17日上午8点,中南大学人体形态学科技馆内,湘雅医学院2016级的100名学生向大体老师默哀致敬。记者 刘镇东 摄
9月17日上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16级临床八年制的100名大四学生迎来了解剖学第一课。这是一堂特殊的授课,同学们没有端坐在课桌边,而是手持白菊花,集体肃穆地站立;这堂课里有很多位“大体老师”,他们没有站立在讲台上,没有言语,而是静静地“躺”在解剖台上……
不久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检验系2016届毕业生吴思也以“大体老师”的方式重回母校(详见本报7月12日A06版、7月16日A04版)。她或许能欣喜地“看”到,她的学弟学妹正在用铿锵的誓言、深沉的默哀,表达自己矢志行医、解疾济患、救死扶伤的坚定决心。
现场
医学生向“大体老师”致敬
上午8点,中南大学人体形态学科技馆内,解剖学开课暨“医路前行,感恩体师”大体老师致敬仪式,在庄严肃穆的音乐中拉开序幕。百名医学生被分在4个解剖实验室里,每个实验室有3位“大体老师”,整堂课将持续4个小时。
和平常的第一课不同,其开场白不是课程简介,而是集体默哀1分钟,大家共同诵读誓词:“无言良师,授吾医理;敬若先贤,临如活体;谨言躬行,追深辨细;德彰术精,锤成大医。”三鞠躬后,每个人将手上的白菊花轻轻放在“大体老师”身边。没有人说话、没有人交头接耳,大家连呼吸都是轻轻的,对“大体老师”充满敬意。
高亚清女士是此次“授课”的大体老师之一。她曾以战地护士的身份参加过多场战役,于2018年9月11日离世,终年89岁,家人遵其遗愿将其遗体捐献给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当天的仪式现场,高亚清的女儿小燕也受邀出席。“离世前5年母亲就做出了捐献遗体的决定,她觉得与其是择一抔黄土,不如用一种更有价值的方式来告别这个世界。”小燕说,母亲离开自己已经整整一年,但因为“大体老师”的身份,似乎她从来不曾离开。直到这一刻,走入众多医学生的课堂,自己也更理解母亲这个决定的意义:“最后的逝去和最初的诞生一样,都是人生的必然;最后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样,都是为了照亮人间。”小燕流着眼泪诉说自己对母亲的思念,许多在场的医学生红了眼圈、默默擦着眼角的泪水,感受着高亚清这份无私的大爱。
学生
谢谢您,我的“大体老师”
“当今医学界还存在着数以万计的待解难题,‘大体老师’对医学科研和教学的不断探索与前进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同学们要用最专业的态度对待、尊敬大体老师。”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李顺长这样告诫学生。
“近距离面对‘大体老师’,第一次动手解剖,对于我们临床医学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一样的日子。”整堂课结束后,医学生苟悦告诉记者,相比大三在书本上看用图画画出来的部位,今天第一次亲手分离出皮肤和浅筋膜、神经和血管、验证各种肌肉和骨骼的毗邻关系……“许多亲手感受的第一次给我的内心带来了非常大的触动,收获巨大。”苟悦说,整个暑假,吴思师姐的故事在同学间传遍了。而她在上完这堂课后,也更能理解师姐的决定。“太有意义了!感谢师姐,感谢我的‘大体老师’!”
医学生卢鹏告诉记者,为了让自己的操作更加规范、避免造成错误,在开课的前几天,他用了大量的时间去准备解剖课程的学习,看解剖视频,记住需要注意的地方,熟悉人体里每一层的结构。他说:“认真去注意每一个细节,以专业的态度进行解剖,这样才对得起‘大体老师’无私地付出。”
在中南大学形态学实验中心前主任、高亚清亲属张建一教授眼里,“大体老师”就是一本厚厚的教材,他们的奉献是为了让医学生去救治更多的生命。“没有言语、表情、动作,他们却以自己的躯体教给医学生最丰富的人体知识。” ■记者 刘镇东 黄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