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回到长沙家中不到12个小时,袁隆平院士又下田了
“还有20天,超级稻就要突破亩产1200公斤!”
手抚稻穗,袁隆平充满欣喜之情。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斌 摄
跟爷爷合影的大米(右)和小米(左)。 长沙晚报通讯员陈丹 摄
9月30日上午10时半——此时距袁隆平院士载誉从北京回到长沙家中不到12个小时,老人家又下田了!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紧步跟随袁隆平下到了他心爱的湖南杂交稻中心试验田。只见稻浪重重,硕果累累。在早上的活动中已比较辛苦的袁隆平,恢复了他“90后”的劲头,步伐明显加快,神情更加愉悦。他在回答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提问时表示:“还有20天,这里的超级稻就要突破亩产1200公斤!”
“你看这稻子多高,秆子多直,穗子这么大,叶子一点都不黄,不早衰……”袁隆平手抚宝贝一样抚着稻穗,侧身跟记者交流道。记者问:“水稻收获是在什么时候啊?”袁隆平答:“还有20来天!”记者问:“亩产有多少?”袁隆平答:“三亩田,亩产1200公斤!”
亩产1200公斤,这是一个关口,而且又将创下一个历史纪录。袁隆平说:“昨天总书记问我,有什么进展?我回答说,亩产1200公斤。”说到此袁隆平自豪地笑了,他进一步补充说:“我在100岁之前的目标是实现超级稻产量每公顷20吨,也就是亩产1350公斤,现在大约是每公顷18吨,早已处于全世界领先水平。”
此时有人问:“前天您就来田里了,今天又下田看水稻了,您对水稻是个什么感情呢?”
袁隆平说:“不看呢,心里面总是惦记着,看了之后就踏实了,我这水稻长得这么好,好高兴!”
“我这稻子,是水稻的仪仗队,好雄壮,好威武。”袁隆平面带微笑地说。是的,试验田的水稻在袁隆平团队的精心呵护下,叶子绿油油稻子金灿灿一片,煞是好看,长势可爱诱人。
采访结束时,袁隆平表达了对祖国的祝福:“祝新中国越来越富强,老百姓也越过越好!我拥护共产党,崇拜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现在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解放前我长到了20岁,那时的中国贫穷落后,处处挨打。但现在中国人站起来了,建成了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是过去做梦都没想到的,现在都实现了,祝福我们新中国越来越昌盛,越来越繁荣。”当天,在湖南农科院举办的歌咏大赛中,袁隆平与众人合唱了《我有一个梦》,这首唯美的歌曲是由袁隆平亲自作词的。
崇拜
长大后,我们也要成为像爷爷那样的人
9月30日,湘郡未来实验学校运动场上体育节赛事正如火如荼,不过最令人振奋的是有两个小伙伴跟他们分享的故事,故事的讲述人是大米(袁有清)和小米(袁有明),故事的主题是“昨天在北京,袁隆平爷爷跟习总书记悄悄说了啥”。她们是袁隆平的亲孙女,正在湘郡未来实验学校读初中。
昨天家里最帅的那位老人——爷爷袁隆平在北京接受习近平主席亲手颁发共和国勋章,爷爷是国家了不起的英雄。昨天晚上,姐妹俩相约写下对爷爷最美的祝福,带上学校准备的鲜花,与家人一同前往机场,接爷爷回家。大米小米是爷爷亲自为姐妹俩取的小名,爷爷毕生的梦——“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已融入家人血液之中。
大米小米好奇地问爷爷:“爷爷,习大大跟您说了什么呀?”爷爷道:“总书记问我有什么进展,我说,我们正在向1200公斤亩产冲刺。”
校长高晓苏表示,在湘郡未来实验学校科技节系列活动中,袁隆平院士还亲自跟湘郡未来实验学校的学子上过一堂科技课。袁隆平院士与同学们分享了许多杂交水稻的故事,院士对杂交水稻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感染了现场的学生们。五年前,大米小米携手走进湘郡未来学校时,湘郡学子与袁爷爷结下“梦想之缘”。伙伴们期待姐妹俩分享袁爷爷的更多故事,大米小米也告诉大家:“故事还在继续,我们也要成为像爷爷那样的人!”
敬仰
收藏家出于敬仰收集袁隆平相关展品28年
在长展出“杂交水稻之父”展品200多件
新疆收藏家李高明主办的以“杂交水稻之父”为主题的免费展览日前在长沙开展,至10月13日结束。其中涉及袁隆平的展品有两百多件,包括文字和图片,涵盖了袁隆平的不同工作状态,有袁隆平年轻的时候与农民交谈,与学生在实验室拿着秧苗开展研究,以及在田间地头劳作的照片,还有当时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组协作编著的《杂交水稻》等书籍。
48岁的李高明生于湖南邵东,1998年到新疆发展。1991年,李高明看到连环画《绿色的革命》,就成为袁隆平的“粉丝”。“巴掌大的小书,封皮是蓝色的,一位科学家左手拿着水稻,右手拿着放大镜,在详细地观察水稻。”李高明说,《绿色的革命》是他搜集的第一件关于袁隆平的材料,“那时候的中国并不富裕,有很多人面临着温饱问题,是他在解决粮食问题,就觉得他特别伟大。”李高明完全出于喜欢和敬仰收集相关展品,一直坚持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