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欢迎来到这家展出记忆,见证时光,寄语将来的老博物馆。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国庆黄金周7天时间里,红网记者每天给你讲一件藏品的故事。
红网时刻记者 胡弋 长沙报道
国庆假期你看电影了吗?201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成为今年国庆档的主题。《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和《中国机长》这三部献礼影片,掀起国产电影的热潮。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国产影片,多样的表现形式、精良的制作水准以及强大的演员阵容,使得这些电影成为爆款。
然而在20年前,同样有一部国产红色影片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高涨的爱国热情。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献礼片《国歌》面世,该片不仅在年度票房排名第四,还揽获了国内电影四大奖项,全国几乎所有的电影公司都买了拷贝,这部电影把湖南人的红色题材创作推向了一个高潮。
当时主持拍摄这部电影的原潇湘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国家一级编剧潘一尘接受了红网记者采访。他拿出当年拍摄电影《国歌》的手稿和照片,讲述了那段足以让湖南人骄傲的故事。
潘一尘拿出珍藏20年的《国歌》电影画册。
《国歌》最初的脚本是潇影人以传记的形式为湖南老乡田汉量身定做的。田汉一生中创作了话剧、歌剧、电影、戏曲等各类剧本100余部,歌词和新旧体诗歌近2000首,其中《义勇军进行曲》一首歌词,对国家的贡献,比其余所有的作品大很多。
1998年6月,作为全国八大厂之一的潇影电影制片厂决定投资2000万拍摄一部田汉和国歌题材的影片献给新中国成立50周年。潘一尘介绍,“《国歌》的剧本经过了反复修改,我们把田汉的命运与国歌的诞生完全融进当时的特定历史背景之中,让整个国家成为故事的载体和情感的主流。”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苏叔阳亲笔写的剧本手稿(左一)。
经过时任湖南省文联副主席范正明、时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苏叔阳、曾与导演吴子牛合作过《南京大屠杀》剧本的张冀平三位剧作家联手合作,电影《国歌》的剧本历时三年,七易其稿,终于尘埃落定。
“剧本定了之后,我们最终选定了吴子牛担任《国歌》的导演。”潘一尘拿出当时电影宣传期的照片介绍, “这是饰演田汉的何政军,这是饰演聂耳的陈坤,当年他还是个学生,一个小孩。”1999年,大学三年级的陈坤陪同女同学白云和孔维去试戏,意外被导演吴子牛相中。《国歌》是陈坤的首部影视作品,从此他步入影坛。
电影《国歌》主创全国宣传电影的老照片。
不管是什么年代,电影都需要市场的检验,而主旋律电影更加需要将思想、艺术和商业等要素融合到一起。“当年电影上映后,剧组去了近10座城市举办观众见面会,每到一处,都受到观众的热情欢迎。在武汉理工大学的操场里,电影放映到一半的时候,下起了大雨,但是没有一个人离开。” 潘一尘说,“等到映后交流的时候,学生们都淋得全湿还在欢呼我们的名字,喊我们上台,我们在现场都激动得流泪。我当时就说,我们搞艺术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观众,为了这样的反应吗!”
没有哪首歌,能像国歌一样,唱出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声。潘一尘谈起这段往事感慨地表示,“《义勇军进行曲》是和平年代里中国人最为之共鸣的爱国之情,国歌在我的每一个阶段鼓舞着我,并唤起我的家国情怀。湖南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我们需要站在新的高度来生产影片。”
回看近几年的国内电影市场,能与好莱坞大片抗衡的国产电影比比皆是:《战狼2》票房56.8亿,《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49.5亿,《流浪地球》票房46.5亿,《红海行动》票房36.5亿……这些国产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铸就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奇迹的铸就离不开年轻消费群体对国产电影的期待,更离不开如今日益成熟的市场。当代电影人为主流文化的表达找到了合适的通道,借以精良的制作、优秀的故事,以电影为媒,向世界喊出的文化崛起最强音。
来源:红网
编辑:马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