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欢迎来到这家展出记忆,见证时光,寄语将来的老博物馆。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国庆黄金周7天时间里,红网记者每天给你讲一件藏品的故事。
红网时刻记者 周雨墨 长沙报道
1988年9月27日,年仅14岁的熊倪,一脸稚气又倔强地站在1988年奥运会男子跳水跳台项目领奖台上,站在偶像洛加尼斯身边,向观众席招手致意。他脖子上挂着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南省第一块奥运会奖牌。
在那场比赛中,跳水界新星熊倪撞上28岁享誉世界的“跳水王子”洛加尼斯。虽然以1.14分之差获得银牌,却成为所有人心中的“无冕之王”,更为湖南竞技体育打开了一扇窗口,让湖南竞技体育从此走向世界,也为湖南体育重点发展“女、小、轻、巧、水”项目奠定了基础。
“银”也是“赢”
熊倪拍摄的1988年奥运会男子10米跳台银牌。
9月初,当红网体育记者联系上湖南省体育局副局长熊倪,并提出想要就1988年奥运会他取得的这一块银牌进行采访时,熊倪一愣:“我有三块奥运会金牌,你们怎么想要看这块银牌啊?”
话虽如此,但在熊倪心中,这块银牌的意义也非同寻常。采访当日,他把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金牌都带到了办公室供记者拍摄,却独少了银牌,仅有他亲自拍摄的照片。面对记者的疑惑,采访结束后熊倪悄悄解释:“这银牌被我收在了一个不方便透露的地方。”言语间尽是重视,在他心中,这块“轻松”获得的银牌,是他8年后走上最高领奖台的开始。
2000年悉尼奥运会,熊倪为中国跳水队夺得首金,并在第二天与肖海亮合作,轻松夺得男子三米板双人跳金牌。摄影/陈放
1988年初,瞄准的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熊倪,在队内选拔赛中轻松上阵,带着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撞”,三次选拔赛中都拿到第一,同时确立了国内男子10米台一号选手的地位,顺利入选中国奥运代表团。
初到汉城(今首尔),小熊倪面对这四年一次的盛会,只有兴奋,只是轻松。偷偷背着教练烧水泡面,还要就着食堂顺出来的韩国泡菜,感受那红彤彤的辣味带来的美味。
比赛当天早上,熊倪一觉睡到自然醒,吃完教练从食堂取回的全部食物,到了赛场仍觉得撑。预赛中,洛加尼斯毫无意外的排名第一,熊倪位列第二。他想,决赛也能拿第二多好。
决赛,熊倪在最后一跳前,已经反超洛加尼斯3分,排名第一。但在跳台了度过了20个春秋的洛加尼斯,在最后时刻,凭借一个高难度动作和给裁判们的绝佳印象获得了全场最高分86.7分,并以638.61分获得冠军,而熊倪以637.47摘得银牌。
30年后,再度回想起那场比赛,熊倪觉得有些许遗憾,“如果以14岁的年龄就拿了奥运金牌,也许会开创一个历史记录”。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打破了湖南省奥运会奖牌“零”的记录,那银牌是新中国湖南体育史上第一块奥运会奖牌。
“银”下未来
熊倪现担任湖南省体育局副局长,主管竞技体育。
1988年湖南省体委根据国家“奥运战略”及湖南省竞技体育发展情况、湖南人身体素质特点,在国内率先对竞技体育项目作出大幅调整,提出“以竞技体育为中心,一手抓科学,一手抓管理,全面振兴湖南体育”的战略思想,确定了“女、小、轻、巧、水”的竞技体育五字发展方针。
1988年奥运会上,熊倪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7名运动员之一,在跳水项目中获得了一枚宝贵的银牌,为湖南赢得首枚奥运会奖牌,极大地激发了湖南体育人的自信心,并开启了“体育湘军”在奥运会上争金夺银的道路。1992年巴萨罗那奥运会上,体操小将陆莉以满分10分夺得女子高低杠金牌,取得湖南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2000年,湖南提出“确保重点项目、发挥重点优势、实现重点突破”的“精品工程”战略,创造了悉尼奥运会的神话。
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湖南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的8名运动员,在5个大项的比拼中获得了7枚金牌、1枚银牌、5枚铜牌、1个第四名、3个第五名、1个第七名,5次打破3项世界纪录,金牌数、奖牌数、总分数均列全国各省(市)第一,向世人展示了“奥运湘军”的实力。
也是在那一届奥运会上,二次复出的熊倪,一举夺下两枚金牌。他坦言:“1988年的那块银牌,是一路支撑着我想要实现‘为国争光’梦的动力。”
从1988年奥运会的第一块奥运会奖牌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奥运湘军”共涌现了陆莉、熊倪、李小鹏、刘璇、龚智超、杨霞、龙清泉、田卿、王明娟、向艳梅等10个奥运会冠军,获得了16枚奥运会金牌。
“奥运湘军”继续前行。近年,除传统强项举重、羽毛球等,在摔跤、赛艇等项目上,湖南运动员也凭借“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占有一席之地,实现突破。叠鼓催发,2020年东京奥运会已然进入备战倒计时。
设计/钟燕妮
来源:红网
作者:周雨墨
编辑:肖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