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时间的碑林里,总有一些人、一些事,铭刻在那里。
他们是革命者、拓荒者、奋斗者,更是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但他们从来不是天生就矗立在那里。他们的每一步,都是激昂、坚守与担当。他们如丰碑般树达与铭刻,也如帛书般耐读与沉思。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衡阳市委网信办、红网衡阳站联合推出“衡阳风华·70年70人”网上展览活动,利用红网、“衡阳发布”等网络平台,通过系列报道、集中展览、网上互动、对外宣传、结集成册等,对历史致敬,发时代宣言,向先进学习,为衡阳聚力,将精神承扬。
为省域副中心而聚力,为最美地级市而奋斗,继往开来,砥砺前行,让我们走近那些人、那些事——
红网时刻记者 蒋楠 整理报道
1998年,长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相继发生严重洪灾。
“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这是当时三十万抗洪官兵的响亮誓言。
那一年,高建成、李向群、杨德胜、梁力等26名解放军英勇牺牲在长江中一个叫簰洲湾的地方。那一年,他们与江河同在,用年轻的生命守护一方百姓安宁。
梁力,1979年11月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市,1997年高中毕业后入伍的他,在1998年的抗洪抢险中,因拒绝接受救生衣,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在转移中不幸被洪水吞噬,牺牲时仅19岁。
在1998年抗洪抢险斗争中,梁力被评为全国抗洪模范。
1998年夏天,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席卷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如注,洪水暴涨。
梁力所在的高炮五团成立了一支抗洪抢险应急机动突击队,但连队却拒绝批准梁力的请战书,原因是梁力个子小。但入伍才8个月的梁力坚决要求上火线。
7月27日凌晨2点,高炮五团接到上级命令,立即从武汉奔赴湖北省咸宁地区执行长江干堤两处险段的抢险护堤任务。
梁力终于得到连队的批准,随部队赶到簰洲湾地段。他和战友们连续奋战8个多小时,筑起了500多米长的圩堤,保住了大堤的安全。
7月28日,梁力又随部队转移到了邱家湾加固大堤,此后连续护堤抢险三天三夜。当战友们正想喘口气的时候,簰洲湾中堡村大堤出现严重险情,嘉鱼县防汛指挥部要求部队立即出动。
簰洲湾,位于武汉上游60公里处的长江南岸,长江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迫使江水流速大大减缓,是武汉最后一道天然屏障,在抗洪抢险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8月1日晚8时,高炮五团某营168名官兵分乘5台大型牵引车,火速开往出事地点。大约8点半,车队到离大堤约100米的时候,大堤突然决口,巨浪卷着厚厚的泥沙排山倒海般地压过来。
连队领导立即指挥战士展开自救互救。
那天全连只有15件救生衣和15个救生圈,是配备给15名突击队员的。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连队重新调整救生器材,把它们让给新兵和水性差的同志。
梁力拒绝了连队调整给他的救生衣。“我是南方长大的,懂点水性,不要管我!”
其实生长在湘江边的梁力并不谙水性。下水后不久,一个大浪打来,将他们冲散。当班长刘军龙救起一位“旱鸭子”战友,正准备往树林方向游去时,发现了在洪水中漂浮挣扎的梁力。班长向他伸出手,准备拉他一起往树林方向游。此时的梁力大声地对班长说:“不要管我,你们快走!”他毅然推开班长的手,自己被卷入滔滔洪水中,再次将生的希望让给战友。
当班长返回,再次来救援他时,他一次次地呼唤梁力的名字,却再也听不到梁力回声……
梁力牺牲后,被批准为革命烈士,同时被追认为中共党员,并追记一等功,被评为全国抗洪模范。
记者见到梁力的父亲梁承柏时,他告诉记者,儿子以前小名唤“彬彬”,为了儿子长大后为国家出力,而改名为“梁力”,现在儿子为国捐躯,“他没有丢父母的脸,他给衡阳人民争了光,我感到很自豪。”梁承柏泪眼婆娑,对儿子的怀念都在这深情的话语里。
(推荐单位:衡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