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洁人员正在打捞河道垃圾。(资料图)
红网时刻记者 刘玉先 通讯员 谭科 双峰报道
城,因水而兴。水,因人而清。
在双峰县城,一条侧水河由南而北贯穿县城,奔腾不息。而双峰对河库水环境治理的脚步也如这淙淙流水,从未止步。
2016年底,中央全面推行“河长制”,双峰县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发展总基调,高位“管”水、精细“治”水、用心“护”水,并创新性地推行河道保洁家庭承包制与贫困户帮扶相结合的模式,既让贫困户受益,又实现河道保洁常态化。
正是在这系列“组合拳”的推动下,实现了保洁与清淤双管齐下,管理和保护齐头并进,全县河库面貌持续改善,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荣获2018年度湖南省河长制先进单位称号;县域深江河锁石镇段荣获湖南省“美丽河湖”称号……
双峰县委书记、第一河库长禹敏(中)巡河。(资料图)
高位“管”水:完善顶层设计,形成齐抓共管强大合力
“环保不下河,水务不上岸”,说的是过去“九龙治水”的弊端,多个部门往往是“各敲各的鼓、各打各的锣”,看似都在管,但实际效率低下、步调不一,甚至推诿扯皮。
为此,从一开始,双峰县就注重完善顶层设计,坚持高位推动,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2017年6月,《双峰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县河长制委员会这一决策领导机构成立,委员会由第一河库长、总河库长、副总河库长及成员组成。县委书记禹敏任第一河库长,县长彭石清任总河库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双峰县委书记、第一河库长禹敏表示,河长制的实施,是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大环保理念推行的有效实践,也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实践。
公开报道显示,推行河长制以来,禹敏多次到全县多条大小河流等河段开展巡河工作,要求全面推行“河长制”,在坚持“一河一策”的基础上,也要坚持统筹共治,形成上下联动、群策群力的工作格局,共同守护双峰水清岸绿的河流生态环境。
在河长制委员会数次全体会议上,双峰县委副书记、县长、总河库长彭石清要求,河长制工作绝对不能流于形式,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全面落实到位,各乡镇要加大巡查的力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上报,并对河长制度严格进行考核。
“河库管护实行党政牵头、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治理,打破了制度障碍,部门间难以协调解决的问题也在河长制框架内迎刃而解。”县水利局局长彭亮介绍,特别是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抓,亲自巡河,极大地促进了河长制工作见地落效。
与此同时,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原则,全县建立了县、乡镇(街道)、村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制定实施了《河道清淤四年行动》《涟水河流域“四乱”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河道保洁管理家庭承包制》等多项制度。
双峰县委副书记、县长、总河库长彭石清(右)巡河。(资料图)
可以说,全县上下形成了河长制工作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如:为有效从源头上杜绝垃圾污染河道的情况,全县对生活垃圾采取“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依托县内大型企业海螺水泥厂高温炉焚烧,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效解决了垃圾处理难题。
2018年,境内侧水、涟水水域爆发大片水葫芦灾害,致使河流堵塞,县财政投入100多万元购入3艘全自动打捞船,开展水葫芦专项清理行动。
......
一项项制度创新,一条条惠民举措,为保护水资源、管控水岸线、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实现水安全构筑了一道“生态屏障”。
2019年,双峰县128个村级行政单位已建立了村级河长室,为523名村级河长上了“户口”。
精细“治”水:建立村级河长室,打通治水最后一公里
河库治理非一日之功,河长制重在建立水清岸绿的长效机制,变集中式治理为常态化治理,实现“河长治”。
“全县范围内有大小河流185条,总长1190公里,要实现治理目标,乡村这一层尤为重要。”在县河长办看来,乡村河长是河长制工作的最后一环,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唯有充分发挥村级河长的积极性和使命感,才能实现由“河长制”到“河长治”的根本转变。
在此理念下,双峰县全力推进村级河长室建设工作。数据显示,2019年,全县128个村级行政单位已建立了村级河长室,为523名村级河长上了“户口”。“这项工作也走在了娄底的前列。”彭亮说。
“村级河长室我们不是简单的挂个牌子,走一下过场,而是让制度上墙,让责任入心,让行动落地。”彭亮介绍,这也是认真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次生动实践,同时结合主题教育,全县水利人还对比先进找差距,较真叫板抓落实,继而推动河长制工作再上新台阶。
针对部分“河长”对河长制工作认识不够,执行起来“雷声大雨点小”等情况,河长制办公室对乡、村级河长巡河开展暗访,不定期进行通报;
针对因经费保障有限、积极性不高等情况,河长制办公室每年给每个乡镇(街道)河长办安排一定工作经费,并实行正向激励机制,对全县河长制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事实上,村级河长室的建立也起到了“千里眼”的作用,能从源头上保障大江大河、库区水质的提升,确保整个河长制工作的成效。
在副县长、县河长办主任彭永义看来,广泛分布于全县范围的小池塘、小沟渠、小河道,因体量不大,流域不广,平常都被大家所忽略。但如果把主干河道比喻为水环境的“动脉血管”,池塘以及小沟、小河就是“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治理好它们是推进河道治理的重要一环。
小河不通则大河不畅。为此,全县发动523名村级河长走村串户,对田间地头的池塘、小沟渠、小河道进行地毯式排查,及时对那些长年淤泥上浮、垃圾杂草缠绕的池塘、小河道进行“清淤疏浚”,让水“活”起来,让全域水环境实现健康循环。
除建立村级河长室,打通治水最后一公里外,双峰县还力推“以奖代投”的模式,集中治理了一批农村中小河流。
位于双峰县杏子铺镇的归灵桥河,在清淤前,河流淤积严重,淤泥厚度达到1.5米,导致河道水质变差,河道周边的农田已经得不到基本灌溉,一到雨季,河流涨水还会淹没附近的农田。
为此,今年以来,杏子铺镇政府积极引导,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村民自发组织,筹集资金,疏通村级河道10余公里。
“村里的河道通了,水更清澈了,鱼虾又多了起来,河岸也变美了。”看到曾经淤泥满池、垃圾遍布的河道变得清澈美丽,杏子铺镇77岁的村民李建福高兴地笑了。
显然,变化的背后与双峰“河长制”的纵深推进分不开。
工程机械正对小河道清淤。
用心“护”水:推行河道保洁承包制,实现全民自觉护水
“每天上午我都要去巡河,看看河里有没有漂浮物、两岸是不是有垃圾……”家住青树坪镇的村民匡卫红说,巡河已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一天也没落下。
原来,在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基础上,双峰结合实际,于去年6月创新性地推行河道保洁家庭承包制与贫困户帮扶相结合的模式。
“我们主要针对沿岸群众和贫困家庭,让他们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参与河道湖库管理,增加家庭收入,既助力脱贫攻坚,又有效地治理河道。”彭亮介绍。
以青树坪镇为例,该镇境内有大小河流8条,当地将河道按村分成段,每隔一千米设置一个拦河绳索,由26名村级河道保洁员进行承包,参与者都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费用按1000米每人300元/月,一年能给一个贫困家庭带来4200元收入,这笔钱,基本能够支撑一家人的日常开支。
“我承包了一公里河道,每天的工作量在1个小时左右,如遇到河道大面积漂浮物、垃圾等堵塞河道,都是承包户第一时间向上反映,使之得到及时处理。”电话那头,匡卫红向记者表示。
资料显示,双峰县实施河道保洁管理分段责任家庭承包试点以来,三个试点乡镇(青树坪镇、三塘铺镇、洪山殿镇)效果显著,既让贫困户受益,又极大地解决河道脏乱差问题,河道保洁实现常态化,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修复。
“原来很多人把垃圾往河里乱倒,到处都是塑料袋、空瓶子。现在好了,有专门的河道保洁员,只要看到河边有垃圾,立马就打捞上来。”家住侧水河畔的朱四良说,实施河道保洁管理家庭承包制以来,村民乱丢、乱倒、乱排的现象得到了很大改善。
“在此创举的推动下,2018年我们成功助力36位贫困户脱贫,此举也很好地鼓舞了贫困户脱贫信心。”彭永义说,这种模式操作起来简单直接,既让贫困户受益,又极大地保障水质,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从不自觉到主动护水。
下一步,全县将力争境内河域全部实行河道保洁管理分段责任家庭承包,确保县内每条河流河面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物,河岸无垃圾,无有害排放,真正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