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够明在查看油茶籽的烘烤情况。
李够明在查看茶粉的是否蒸熟。
李够明在压制茶饼。
李够明在调整茶饼上的铁环,防止压榨时茶饼松散。
李够明在整理放入榨油机的茶饼。
李够明在查看出油情况。
李够明用竹勺将刚榨出的茶油装入油桶。
红网时刻记者 文建美 通讯员 朱孝荣 李煊 资兴报道
立冬过后,在资兴市州门司镇杨公塘村传统榨油坊内,李够明和几个村民正在忙碌,茶籽的烘烤,茶籽打磨成粉,压制茶饼,这时茶油的芳香弥漫在空气里……这是当地人用最原始传统方法榨茶油。
李够明今年67岁,已经坚持手工压榨茶油37年。入冬后,资兴市州门司镇杨公塘村传统榨油坊便热闹起来,乡亲们纷纷把晒干的山茶籽送来榨油。从采摘选籽、磨粉、蒸粉、制饼、上榨、接油,这些工序都要靠手工完成。相对于现代化的榨油方法,传统榨油费时、费力,且出油率低。但李师傅说,传统榨油方法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少,为的就是榨出更正宗,更纯粹的茶油,守住大家的乡愁。只要乡亲们需要,身子骨硬朗的他还会继续坚守在这间乡村榨油坊,传承最原始的榨油工艺。
资兴市有24万余亩油茶林,资兴市州门司等东部山区乡镇特别适合耐寒的油茶树生长。近年来,该市结合脱贫攻坚,改造了数万亩低产油茶林,茶油产量和质量都大幅提升,原生态的土茶油走俏市场,油茶成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来源:红网
编辑:文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