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政协委员罗秋云。
红网时刻记者 刘璇 摄影 杨杨 长沙报道
“小厕所,大民生”。1月14日上午,在湖南省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省政协委员罗秋云在发言时感慨道。
罗秋云介绍,近年来,靖州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从小处着眼,从实处入手”,将“厕所革命”作为基础工程、民生工程和文明工程。4年来共新建和改造公共厕所57个,完成户用厕所改(新)建1万余户,无害化卫生厕所基本普及。“美丽宜居的苗乡侗寨新画卷逐步呈现在人们面前。”罗秋云表示,透过“厕所革命”这扇窗,他们也探索出一条后发展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路径。
“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罗秋云认为,后发展地区解决民生问题,既要面向群众,解决群众的“痛点”;也要依靠群众,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坚持强化基层组织能力建设,积极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引领作用,把推进厕改的过程变成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过程;坚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采取群众自建和委托代建相结合的厕改方式;坚持把厕改工作与树新风、除陋习、培养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结合起来,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工作的评价标准,引导群众真心支持和参与。”通过发动和依靠群众,使群众从“一边看”转变为“一起干”,有效形成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强大动力和创造力。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后发展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特别是山区,千家万户,各不相同,如果不考虑各地各村各户的实际情况,用一种方法、一个模式、一套方案,是不可能落实好工作的。”罗秋云介绍,在厕所建设改造中,他们根据村组、团寨地理区位、人口、产业、生态、历史、文化等不同条件,构建精品村、示范村、达标村的梯次培育体系,重点围绕国省道沿线和民俗特色集聚区,推进示范村、示范带和示范片建设,先易后难、以点带面,“一盘棋”推进。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水平、苗侗民俗,科学准确把握村庄的多样性,充分考虑村庄的差异性,按照宜旱则旱厕、宜水则水厕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切实推进农村厕改,实现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各地发展水平相适应、相协调。
罗秋云说,后发展地区的民生改善虽是一项具体工作,但连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必须搞好统筹、整体推进。在推进“厕所革命”中,他们坚持与脱贫攻坚、乡风文明、乡村旅游、美丽村居建设等相衔接,统筹抓好垃圾分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增强了人居环境改善的综合效益。与此同时,加强村规民约建设,抓好文明如厕、厕所日常管护、卫生防疫知识等宣传教育,引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促进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转变,形成“植根于内心的素养、不需要提醒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