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共报告36起聚集性疫情,其中家庭聚集性疫情占88%

2020-02-10 09:52:11 长沙晚报
作者:彭放 编辑:宋芳
字号:

连日来,长沙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挥部频频传来好消息,在长沙确诊的新冠肺炎病例累计治愈出院达33人。同时,新发病例呈下降趋势,这是否意味着大家期待中的“拐点”已经到来?2月9日,长沙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挥部特邀专家、长沙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主任医师刘如春,就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解疑释惑。

疫情:

新增病例缓慢下降,说“拐点”为时过早

刘如春介绍,截至2月8日24时,长沙市累计报告205例确诊病例。从每日疫情报告情况来看,2月1日和2月3日这两天新增的确诊病例是最多的;自2月4日以来,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呈缓慢下降的趋势。1月22日至24日是武汉输入病例的发病高峰,从1月25日开始缓慢下降;非武汉输入性病例在1月31日至2月3日出现一个发病小高峰,随后也呈下降趋势。

从病情来看:目前的确诊病例以轻症及普通肺炎病例为主,占90%以上。

从年龄分布来看:各年龄层次都有,年龄最小的1岁、最大的84岁,中位数44岁左右。

从暴露来源分析:到目前为止,约51%的病例为武汉输入病例,40%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或有湖北人员接触史,也有小部分病例感染来源不明确。

刘如春分析,目前长沙的疫情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密切接触者发病呈高速增长趋势;二是非武汉输入性病例发病在上升,占45%以上;三是聚集性疫情增多,尤以家庭聚集性为主。近10天来,每天均有聚集性疫情报告,聚集性发病的病例约占全市总病例数的60%。家庭聚集性疫情及感染来源不明病例的增多,提示长沙的疫情由武汉输入转为本地发病的趋势。

“长沙近几天报告的新增病例数有下降的趋势,这是好消息,说明早发现、早隔离的防控措施有了效果。”刘如春表示,但现在说“拐点”还为时过早,疾控部门一直在密切监测。目前,防控切不可掉以轻心。

防控:

抓好密切接触者管理是重中之重

“当前处于长沙市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早发现、早隔离仍然是防控工作的重点。”刘如春介绍,抓好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是重中之重。从2月8日起,长沙市按照区(县、市)属地管理原则,对密切接触者统一实行定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单间隔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可有效避免家庭内传播,相比原来的居家医学观察能更好地控制疫情传播。同时,近两天内安排对所有的密切接触者开展一次全面的病原学筛查。

严格落实复工复产企业的防控措施。各企业一定要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尤其要把好宿舍、集体食堂、生产车间等重点区域,严防疫情输入和扩散传播。

做好流入人口的管理。各机场、车站、码头等交通站点,要加大体温监测等排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置可疑症状人员,决不能让其流入公共交通工具,造成疫情扩散。

进一步规范医院机构发热门诊的管理,加大对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患者的病原学筛查。

提醒:

注意七个要点防范家庭聚集性疫情

“目前,疫情以非湖北输入病例发病明显增加,密切接触者发病也呈高速增长趋势,尤其是家庭聚集性疫情明显增多。”刘如春介绍,全市共报告36起聚集性疫情(14天内一个单位、家庭或工地等小范围内出现2例及以上的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4%左右。其中,以家庭聚集性疫情为主,占88%。

针对家庭聚集性疫情的防控,刘如春提醒市民注意七个要点:

一是取消一切社会活动的聚集;

二是常开窗、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三是做好日常家庭消毒,尤其是对门把手、桌椅、水笼头、马桶坐垫、冰箱门、遥控器、手机、钥匙等手触摸频繁又容易被忽略的重点部位,经常用75%的酒精或用84消毒液按1∶200的比例兑水擦拭消毒;

四是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用流动的水、肥皂或洗手液来洗手,至少20秒钟以上,咳嗽、打喷嚏时一定要用纸巾或手肘弯曲遮掩口鼻;

五是家庭成员尽量避免接触传播。不共用个人生活用品,吃饭提倡分餐制,尤其强调食不言,避免因没有戴口罩大声讲话造成飞沫传播;

六是每天因工作等原因必须外出的人员,与家里不出门的人员相对隔离,在一起时尽量佩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

七是密切关注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应自觉避免接触他人,佩戴口罩,尽快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