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触网”时间多,有孩子高额充值玩游戏 提醒:线上教育不是把手机交给孩子就完事
受疫情影响,各中小学校均采取了网上授课模式,宅在家里的孩子们接触网络的频次明显增多。加上现在家长手机上,大都绑了支付账户,“熊孩子”的神操作,极易给家长造成损失。记者特整理三起典型事例,以提醒家长。
■记者 杨洁规 通讯员 翟安 王凯玉 宋立里
欲挣“返利”
12岁女孩被骗2.7万余元
3月5日,长沙市反电诈中心通报了一起“红包返利”类的电信诈骗案。
2月28日,家住长沙县的小雪用母亲的手机看完网课视频,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名叫“××(明星)粉丝后援团”的QQ群,喜欢追星的小雪立即加入群聊,群主正在组织“红包返利”的游戏。
小雪抱着尝试的心理加了对方QQ好友,开始参加“扫码转账返利”活动,用母亲的手机扫码支付300元后,对方以需要支付押金费为由,让其继续扫码支付,并许诺小雪再扫码支付588元后,便可返还3888元。小雪在支付了588元之后,对方继续以各种理由拖延返利。
据民警介绍,对方询问小雪,看其家人是否知道她在玩这个返利游戏,当得知小雪母亲不知情,且还是一名初中学生时,对方开始套取小雪母亲的微信账号和支付密码,并登录小雪母亲的微信进行转账。在转账14次共计27700多元后,对方将小雪拉黑。小雪意识到自己被骗,才将实情告诉母亲,母亲随后报警。
目前案件已受理,正在侦办中。
玩手机游戏
9岁女孩充近4000元买装备
3月3日,家住长沙星沙的张先生发现自己的工资里少了近4000元,查询发现,从2月3日开始,陆续有3905元用于游戏充值。
一开始张先生以为银行卡被盗刷了,后来才知道是女儿拿了他的手机,在华为应用市场下载了《第五人格》、《迷你世界》、《创造与魔法》三款游戏时,通过支付宝充值购买了金币、点券、钻石等游戏道具。
次日,张先生拨打了华为应用市场官方客服电话申请退款,客服回复,要其自行联系游戏运营商进行处理。
3月5日,记者致电这几家游戏的客服热线,对方均表示,遇到此类情况,家长需提交相关证明资料,他们会在3至7个工作日内做出回复。目前,张先生正在准备相关资料。
出走见发小
高三女生买错票回不了家
“警察叔叔,我回不去了,能不能帮帮我!”3月4日晚上10时30分,一阵急促的报警电话在长沙铁路公安处邵阳北站派出所值班室响起,电话那头是一个焦急的女声。
车站派出所副所长张鹏马上安抚该女生情绪,并询问其位置,最终在邵阳北站广场上将其找到。
女孩姓黄,是一名高三艺考生,因疫情原因一直在家上网课,生活很枯燥,再加上与父母拌嘴,于是离家到邵阳找发小诉苦。小黄与发小畅聊一番后,挥手告别。当她准备检票进站时,才发现之前购买的车票出发站为邵阳站,而此时邵阳北站已经没有列车停靠,出租公交都已经停运,附近也没有酒店,她在车站广场徘徊将近一个小时,直到手机快没电,才报警求助。
民警随即与小黄的家长取得联系,其叔叔连夜从长沙赶往派出所将她接回。
提醒
不要将手机支付
密码等告诉孩子
据长沙市反电诈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半个月,该中心共接到“红包返利”诈骗警情9起,其中7起受害人为未成年人,年龄最小的还不到12岁。由于未成年人防范意识弱,加上被骗以后不敢第一时间告诉家长,导致错过拦截止付的黄金时间。
长沙市反电诈中心提醒,家长要妥善保护好自己和孩子的手机,不要将自己手机支付密码等信息透露给孩子;要加强与孩子们的沟通交流,科学引导孩子适度娱乐,应教育孩子提高防骗意识,不要乱点击网站链接,不要随意扫码转账。另外,线上教育,不是把手机交给孩子就完事了,引导他们在纷繁的网络世界里保持理性,既不冲动性消费“物质”,也不沉迷于“精神消费”,这将惠及孩子们一生。
湖南卓进律师事务所律师聂炜提醒广大家长,未成年人在网络游戏充值、打赏直播平台主播、网购出现不理性消费时,家长有义务举证,这是维权顺利成功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