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青松”不“轻松”

2020-04-13 10:36:42 红网
作者:李卓林 编辑:姜姿
字号:

DSC_2911_副本.jpg

青松村5名村干部带头成立油茶专业合作社,油茶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

红网时刻4月13日讯(通讯员 李卓林)4月9日,记者走进桂阳县莲塘镇青松村,只见通村公路宽敞平整,漫山的油茶树长势正好。新居傍青山,入眼皆翠绿。

“多亏了扶贫工作队的帮扶,我们的生活条件才能得到这么大的改善!”村民龚家汉道出心声。

青松村是省级贫困村。2016年由原长沙村跟青松村合并,下辖15个村民小组。2015年扶贫工作队入驻,2017年底青松村退出贫困序列,至今未脱贫贫困户从168户286人减至1户1人,脱贫成效明显。

“村子虽然叫青松村,但脱贫路上真不轻松。”扶贫工作队队员陈勇向我们介绍,扶贫工作队刚到村时,发现通村路只有3米宽,两台车不能同时过。甚至许多村组还不通路,少有的几条路也是砂石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基础设施差是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扶贫工作队积极与向上争取项目,把4.8公里的通村路加宽到4.5米,通组公路全部硬化。并且打通青松与长沙、青松与唐家院两条连接线,村民来往不用再绕行十几公里。

由于村里自来水管道老化,经常性出现季节性缺水。扶贫工作队又与有关部门对接,争取项目扩建水塔,翻新水管,实现1-15组安全饮水工程全覆盖。村民需要什么,工作队就去想办法解决什么。几年来,村里的路通了,用水方便了,村委会大楼修缮一新,垃圾池也建了起来,村容村貌和以前大不相同。

DSC_2917_副本.jpg

扶贫干部走访贫困群众。

基础设施得到改善,随着扶贫工作队与村民深入接触,更多的困难接踵而至。比如两个村合并,贫困人口居全县之最,脱贫难度大。比如2017年村干部换届选举,新任的村干部多是返乡的年轻人,缺乏群众基础,工作难开展。经过扶贫工作队研究讨论,他们下了一个决定:“必须一手抓党建一手抓脱贫。”

扶贫工作队与村党支部一道,利用“三会一课”,狠抓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建立完善会议、学习、村务公开制度,建全党员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村规民约及坐班制等长效机制。同时引导村干部带头发展产业,发挥党员在扶贫领域带头模范作用。

青松村是桂阳县油茶抚育基地,村里历来就有种植油茶的传统。以前都是小打小闹,不成规模。2018年,扶贫工作队鼓励5名村干部带头成立油茶专业合作社,油茶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村民以土地形式入股,合作社统一进行管理、采摘、销售。

“村里留下的大多是老人,油茶林没人管理就只能荒废在那里。合作社统一代管后,贫困劳动力可这里务工,每年年底还有分红。”青松村村支书龚利军说。

DSC_2931_副本.jpg

贫困户龚丁诗在扶贫工作队帮扶下发展起养殖业,去年年收入5万元。

村里有了支柱产业,可要想脱贫路上不落一人,还得因人因户采取精准帮扶措施。今年54岁贫困户龚丁诗一家两口,因病致贫干不得重活。扶贫工作队了解情况后为他们申请到5万元三年免息贷款,给他们支招发展养殖业。去年,龚丁诗一家养了600只鸭、300只鸡,年收入5万元,成功摘掉贫困帽。

此外,为帮助更多贫困群众解决就业难题。驻青松村扶贫工作队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对贫困劳动力进行统一集中培训,定点输送到县工业园区企业工作。目前,已经帮助村里35名贫困劳动力解决就业。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开展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专项行动,巩固脱贫成效,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青松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彭文学说。如今,青松村的扶贫难题正一个一个迎刃而解,脱贫路上步履铿锵。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