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般迁徙!平江3万贫困户搬进另一方水土过上美好生活

2020-06-17 22:18:44 红网
作者:吴公然 艾松林 凌周 编辑:肖拓
字号:

红网时刻记者 吴公然 通讯员 艾松林 凌周 平江报道

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当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时候,易地扶贫搬迁是贫困户的出路之一。

“如果靠我自己,这辈子不可能在镇里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岳阳市平江县梅仙镇板口村村民彭中建以前在农村住的是破旧土砖房,如今在镇上住的是坚固舒适的楼梯房,易地扶贫搬迁让他想都不敢想的事变成了现实。

图2.jpg

平江县梅仙镇易地扶贫搬迁集镇安置区。

住进新房结婚生娃,贫困户美梦成真

彭中建今年45岁,因患有先天性残疾,行动不便,干不了重体力活,只能靠在村里为人理发挣点生活费生存,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前几年,彭中建花了十几万元做了一次大手术,负了债,原本贫困的经济状况更加雪上加霜。还清债务、有口饭吃是他余生奋斗目标。

事实上,这个目标对彭中建来说难度系数很高。尽管早出晚归给人理发,但他出门没有交通工具、走路又不方便、收费还便宜,导致收入十分微薄。

努力了很久,依然没有看到希望,彭中建想着这辈子不可能再有出头之日,一度消极应对生活。

2017年,镇上扶贫干部上门为彭中建做思想工作,鼓励他振作起来,镇里正在部署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他以后有可能住到镇上去。

扶贫干部的话在彭中建心中荡起了涟漪:如果能住到镇上去,他想在镇上开个理发店,不需外出奔波找活,说不定能挣到钱。他认为这些都是只能想想的美梦,不可能变为现实。

2018年3月,春节刚过不久,彭中建美梦成真。符合条件的他从土砖房中搬进了梅仙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崭新的楼梯房套间。他说,当时就像做梦一样,觉得很不真实。可实际上,他确实在镇上有了一套房。

说是安置房,其实一点不比镇里的商品房差。小区环境优美,房子无公摊,三室两厅的套内使用面积达70平方米。厨房、厕所、阳台一应俱全。此外,橱柜、衣柜、墙面粉刷等装修都已搞好,几乎拎包入住。

住进这个房子,彭中建仅交了9000元自筹资金,算下来不到90元/平方米。同样地段的房子,镇上楼盘毛坯房达3500元/平方米。

如今,彭中建结了婚、生了娃,在镇上还开了理发店,生活越过越有奔头。

图1_副本.jpg

今年45岁的贫困户彭中建(右)在镇上开了间理发店,生活越过越有奔头。

搬迁对象全面入住,顺利找到就业门路

在平江县,像彭中建一样搬进易扶贫搬迁安置点的贫困户有10743户34589人,全县集中安置点263个。他们改变了祖辈居住偏远山村的命运,由村民变为城镇居民,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该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搬迁对象已全面入住。

搬迁安置的贫困户不管是住在村镇,还是县城,房子一般位于乡村、集镇中心位置。小区内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配套到位,进行绿化、亮化、美化,文化休闲、就医、就学和交通出行便利,并配套生产用地,为搬迁对象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

为了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整合资金扶、完善配套扶、落实政策扶等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十扶”政策,依托城区、园区、景区等开辟了“九条”就业创业通道,破解搬迁对象就业难。优先将易地扶贫搬迁点的未脱贫户和已脱贫低收入户中的健康劳力安排到公益性岗位或推荐安排就业,确保未脱贫对象如期脱贫,已脱贫对象稳定脱贫不返贫。

目前,全县已有扶贫车间14个,约为206名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年人均收入约3万元以上;3674名搬迁贫困户已在农村合作社入股;2441名搬迁贫困户被安排到生态护林员、生态环保员、城区集镇清洁工等公益性岗位;2424名搬迁贫困户享受了小额贴息贷款政策;10096名搬迁贫困户外出务工创业。

该县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叶剑芝介绍,截至目前,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有正常劳动力且具有就业意愿人员都已顺利找到就业门路。

图3.JPG

平江县梅仙镇易地扶贫搬迁集镇安置区的扶贫车间。

史诗般迁徙,贫困户收获五重红利

留农村,还是去乡镇,或是更远一点去县城?平江县3万多贫困人口在易地扶贫搬迁时,做了一次怎么选都不会输的选择题。一次选择,改变一生,这样的扶贫搬迁可谓史诗般的迁徙。

搬迁后,收获“五重”红利的贫困户过上了有尊严和自信的生活。

一是收获政策红利。建房资金政府出“大头”,搬迁对象按照人均3000元、户均不超过1万元自筹小部分,充分享受了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

二是收获住房红利。帮助“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贫困群众圆了“安居梦”,住房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三是收获生活红利。通过集中建设、共建共享,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生活条件、生产空间都得到根本地转变,人民群众幸福感明显提升。

四是收获财产红利。由村组统一对搬迁地耕地、林地进行流转,增加了群众财产性收入。

五是收获精神红利。搬迁对象通过“农民”变“市民”,观念逐步转变,精神面貌得到较大改观。

比如,上述彭中建所在的梅仙镇安置区,所安置的160户606人不但享有公益性岗位倾斜、劳务输入推荐、兜底政策保障等优惠,还能获得在安置区扶贫车间就业的机会。目前,梅仙镇引进了平江县德胜机电有限公司、伟达制衣厂、电线加工厂等3个扶贫车间,一个玩具厂正在洽谈中。

梅仙镇党委书记曾要军说,稳定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激发群众努力奋斗的内生动力,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下一步梅仙镇将在集镇安置区实行家风等级评定,推动诚实守信、遵规守法、勤俭持家等好风气在小区蔚然成风。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