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幸福答卷“搬”出来——祁东县“三联三增”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来源:红网 作者:刘志勇 叶芳 王 敏 编辑:蒋楠 2022-02-09 19:22:12
时刻新闻
—分享—

曾经身处大山之中、穷居瘠土之上的农村贫困群众搬进了新家,成为了“新市民”,开启了新生活、掀开了新篇章。

近期以来,祁东县累计开办妇女手工、家政护工等技能培训17期,帮助5104名群众获得技能就业。

红网时刻 通讯员 刘志勇 叶芳  记者 王敏 衡阳报道

3298户、11994名建档立卡脱贫户,这是一串凝结着无数人汗水与心血的数字,也是祁东县作为革命老区县、湖南省脱贫摘帽县(原湖南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交出的一份满意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答卷。

曾经身处大山之中、穷居瘠土之上的农村贫困群众搬进了新家,成为了“新市民”,开启了新生活、掀开了新篇章。徜徉在祁东县城乡,一座座整齐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一个个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祁东在巩固易地搬迁成果的基础上,将后续扶持作为入住后工作重心,强化“三联三增”,切实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有效确保了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快融入、能致富。

党企联建,增强组织活力

冬日下,居住在灵官镇竹木市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陈延刚老人正坐在休闲椅和人闲聊,谈及现在的生活,老陈一脸满足。他说,辛苦操劳了一辈子能过上如今的好日子,由村民变为“城”里人,幸福得像花儿一样,这是做梦都没想到的事情。

灵官镇竹木市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祁东县最大的集中安置点,安置对象200户689人,涉及全镇12个村。为确保搬迁户搬得进、住得好、留得住,近年来,祁东县以组织联建激发活力、队伍联建促进发展、机制联建保障运营,推动基层党组织服务与群众需求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各楼长、栋长今天一定要把楼道坏了的灯换好。”乡村振兴驻安置点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刘新春又在工作群里下通知了。

为更好地管理、服务好搬迁户,祁东县按照“群众搬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原则,采取“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方式,打造以党建统领,分层级、多元共治的治理体系,推选或选聘搬迁户为管委会成员、楼栋长、巡逻员和保洁员,成立管理委员会,安置小区党支部由引进企业的负责人任支部书记,成立综合服务中心,开设党建广场、安置点爱心书屋等。

就医、上学、办事……群众生活上有困难,找到党支部就能协助解决,灵官镇竹木市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搬迁群众身边有了党支部这个“主心骨”, 有事没事就喜欢到综合服务中心咨询就业指导、户籍迁移、就学读书、医疗服务及法律援助等事项,生活充满幸福感和满足感。在没有党支部的小区,推行党政班子成员联系社区制度,整合乡镇干部、村干部、楼栋长力量,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全面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水平,把服务和关怀送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

建立党组织的同时,祁东县还紧盯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吸引企业投入,建成“补短板”项目6个,实施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13个。同时通过安置点一楼门面租金,吸纳社会资金,增添健身娱乐设施300余套、消防安全设施120余套,43个安置点水、电、路、讯、垃圾、污水等配套基础设施运转正常,安置区管理和社会融合效果明显,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产业联动,增强发展实力

对于农民来说,产业兴旺最大最直接的意义,是解决两大问题:就业和收入。

祁东县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创新“资金+股金”“公司+农户”产业模式,易地搬迁对象户每人投入2000 元的帮扶资金,集中委托经营诚信好、经济实力强、产业后扶措施硬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统一经营并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2017年,马杜桥乡党委引进祁东县俊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实现水面养鱼300亩,青蛙、牛蛙养殖基地140亩,红心猕猴桃、美国糖桔、沃柑等特色水果种植60亩,年投放鱼苗数量700多万条,创造长期个人就业岗位20个,提供临时就业机会700个,保障安置对象稳定就业,让安置对象没有后顾之忧。

同时,祁东县发挥特色农业资源优势,重点围绕黄花菜、油茶、酥脆枣、中药材、商品果蔬“五个十万”农业产业,实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1个、省级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重点项目6个,将人平4000元的政策扶持到户到人资金入股企业,脱贫户分享保底分红收益,促进6个村集体经济增收,帮扶脱贫人口5367人,带动监测人口278人。

祁东县还借助衡阳市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有利契机,落实易地搬迁户种植油茶奖补政策,按照户平1亩,每亩补贴1500元、奖补委托帮扶企业300元/亩的标准,将全县3213户易地搬迁群众委托给油茶企业进行帮扶全覆盖,当地大量的农民成了产业工人,区域经济活力增强,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党群联抓,增强内生动力

就业车间奔立尔服装厂机器轰鸣,李志刚正忙着手中的活计。李师傅在车间里做缝剪师傅,上班时间将近一年,逐渐成长为厂里的岗位能手,月均收入4—5千元。他高兴地说,在沿海地区工资可能更高些、环境更好点,但在这里上班更安心、更放心,中午、晚上一下班就可以看到小孩老人,照顾家庭很方便、很舒心。

这是祁东县突出组织作用,鼓励搬迁群众依托社区构建的创业就业服务平台、服务体系等自主创业、自主就业,帮助搬迁户“学会一门劳动技能、找到一个转移就业渠道、安排一个公益性岗位”的一个缩影。

安居是手段,过上幸福生活才是目的。

近年来,祁东县拓宽就业途径,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及时审批发放创业担保贷款,把开发公益性岗位纳入乡镇考核目标,积极开发网格员、保洁员、保安员、护林员、水电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让312名搬迁群众变成了“工薪族”。同时还鼓励搬迁对象在工业园区购房就业,每人多补助1万元,全县有686名搬迁对象在归阳工业园实现了稳定就业。

祁东县用心用情做好搬迁户就业服务,多渠道开展技能培训。“点餐式”培训等一个个与企业精准对接用工需求的就业培训服务措施,让祁东县各个安置点的搬迁户就业不用愁。近期以来,祁东县累计开办妇女手工、家政护工等技能培训17期,帮助5104名群众获得技能就业,充分调动起搬迁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祁东还出台财政奖补、金融支持、土地优惠等政策,鼓励全县65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1100余名搬迁对象签订用工协议,以更高质量、更优服务帮助群众就近就业。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创业就业车间建设,建立党政领导包车间制度,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全县现有年产值过50万元的创业就业车间203个,积极创新“盘活+新建”“务工+务农”“就学+就业”等模式,吸纳农村就近就地就业19486人,年人均就业增收2万元以上,有效提升了易地搬迁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

来源:红网

作者:刘志勇 叶芳 王 敏

编辑:蒋楠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2/02/09/1085750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