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的学生在认识和端午有关的植物。
红网时刻6月25日讯(记者 许敏 通讯员 贺娇娜)“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近日,为迎接端午佳节,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开启了端午文化周之科学篇。在为期两周的活动中,该校科信组的老师们带领孩子们识粽叶、做香囊,在粽香与药香中走进科学,亲近自然。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农历的五月,是一年中日照时间最长的日子。此时气温迅速升高,天气暑热,各种微生物大量繁殖,毒瘴滋生,人很容易生病。为了安度暑日,古人都想了些什么办法呢?民间在端午这一天,有兰汤沐浴、悬艾叶、挂菖蒲、做蒜酒的习俗。端午习俗中,艾叶、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人们为什么选择了艾叶、菖蒲和蒜呢?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实,艾叶和菖蒲中含有多种挥发性芳香油,能抑制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驱虫杀菌的功效,是生产蚊香、消毒香的重要原料。在低年级的科学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识艾叶、画菖蒲、闻佩兰,了解植物的秘密,感受中药的神奇。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吃粽子的习俗延续至今,最初的粽子和我们现在吃的是一样的吗?从以前的茭白叶到竹筒再到现在的箬叶,人们是依据什么选择粽叶的呢?低年级的同学们围绕粽叶开启了一场有趣的探索之旅。
“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戴香囊,也是端午风俗之一。做香囊有什么讲究?哪些中药可以帮助人们驱虫避灾?中高年级的同学们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亲身实践做香囊,从中药的选择,到药品的购买,再到香囊的缝制,一针一线缝进端午的情谊,一分一厘满载端午的祝福。在科学作品展中,样式各异的香囊成了校园的美景线。
“一附小师生不仅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更以开拓和创新为目标,在端午文化周的活动设计中多学科融合、多角度体验,力图挖掘更多元的文化价值,探索更多样的呈现形式。”该校科信组的老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