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彭程。
红网时刻记者 王义正 实习生 房美娟 株洲报道
“历史是不容篡改和污蔑的,是光天化日之下不容辩驳的时空痕迹。” 这是彭程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坚定信念。
彭程是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本科和硕士都是学的日语,博士就读于日本神户大学。
目前,他正在进行大型译丛《日本馆藏涉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档案及编译(1921-1945》(日汉对照)。打破国内学者不容易查找日文资料,以及日语翻译的障碍。“我想帮助更多的人以更加多维的视角了解历史。”彭程说。
在2020年举行的第六届外语微课大赛中,彭程带领学生参赛,参赛作品题为《日本馆藏档案中毛泽东的形象(1928-1945)》。
“用另一种方式告诉青年人历史,远比机械地说教更加有力量。”彭程告诉记者,很多同学在观看之后很感慨:“原来日本人对毛主席的评价也这样高。”
彭程以论文、译著、专著等为“武器”,驳斥国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歪曲与丑化党史的错误倾向。
彭程并非历史学科班出身,而是半路出家,他的本科和硕士都是日语专业。彭程告诉记者,他之所以在读博士时“转向”,某种程度上是因为看到网上很多近代中日问题的“杂音”。
“我希望弄清楚中华民族抗战的一些历史问题,所以博士转攻中国近代史专业。”彭程说。
在准备博士毕业论文时,彭程选取了非常容易混淆视听的奴化教育问题,批驳了日本右翼学者提出的错误观点,鲜明地指出:“日本实施奴化教育的目的是训练为其所用的汉奸,削弱中国人的民族意识,缓和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反抗”。
因为研究这类选题,彭程曾被个别日本右翼教师刁难,但他毫不妥协,最终以鲜明的论点,严密的逻辑,详实的资料获得了日本答辩委员会的认可,通过博士答辩。
彭程在日本攻读博士期间,正值2008年汶川大地震,身在国外的他却心系祖国。他为此组建了“神户大学中国留学生支援四川地震灾后重建委员会”,无偿翻译了日本灾后重建资料,最后命名为《日本地震经验丛书》,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并在中国出版。这一行动受到了日本媒体的广泛关注,并获得了“2008年度兵库县知事赏”(相当于我国的“省长奖”)奖。
博士毕业后,彭程回国参加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馆藏涉新四军档案的翻译、整理与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日本馆藏涉苏区档案的翻译、整理与研究》等各级各类党史课题八项,出版《对抗战时期华北沦陷区日本实施奴化教育史实的研究》专著一部,发表《论红三军团一打长沙的影响——以日本馆藏档案为视角》等相关论文10余篇。
在长期的党史研究中,彭程获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以笔为刀,以墨为剑,捍卫历史的真相。被誉为“用日文资料研究党史的第一人”,在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彭程几乎是凭一己之力,在学院的支持下创办了“海外红色中国学研究中心”,带动其他外语老师一起研究“海外的红色中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