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红网推出年度大型融媒体策划——“咱这一家子”,聚焦常德市石门县壶瓶山下,一个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与幸福点滴。记录他们一家子的2020年,探寻他们脱贫奔向小康的“幸福密码”。
从家,到县医院的这条路,王美绒再熟悉不过。
红网时刻记者 郭薇灿 刘璇 摄影 张必闻 徐士洁 后期 欧阳璐 钟家英 配音 连政
接过结账单,王美绒眼泪刷刷直流,一旁的护士连忙问:“阿姨,怎么啦?还是不舒服吗?”王美绒又哭又笑:“不是不舒服,是国家的政策真的太好了!”
这张薄薄的账单对王美绒一家来说“分量太重”:总计3000元的医药费,她只需自掏腰包300元。
“那一刻的眼泪包含了太多情感,感激、感动、希望……”7月4日,石门县壶瓶山镇平洞村,王美绒回忆4年前第一次享受健康扶贫政策看完病的场景,依旧热泪盈眶。
这个因长期患病而被人称作“王院长”的贫困户,再也不会在求医的路上发怵,更不会就此躺在床上“等死,以免连累父女俩。”
一场接一场的疾病,不仅使王美绒丧失了劳动力,也让整个家都陷入了深度贫困。
丈夫的眼泪
7月4日一早,王美绒早早起床了,今天她又要去县人民医院接受一次治疗。2009年,她患上了人生中的第三场大病:重度类风湿关节炎。丈夫覃业权早已安排好了早餐:牛奶、鸡蛋、面包……王美绒看了一眼丈夫,眼角带着笑意。
很长一段时间里,覃业权最怕和妻子四目相对。“之前哪里曾想过一顿早餐都能吃得这么丰富呢?最苦的时候,我们连下锅的米都没有!”覃业权说,1998年,王美绒连续患上胰腺炎、卵巢囊肿,先后动了两次大手术。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覃业权本是个手艺精湛的木工师傅,收入在村里还算不错,可王美绒一病,覃业权还要分身照顾她,收入减少,医药费无底,家里把能当的都当了,可日子总是熬不过头。
覃业权有一次做完事回家,发现家里没有米了,又身无分文,这个铁打的山里汉子没有忍住,眼泪哗哗往下流。他怕妻子看到,抹了把眼泪就跑去米店赊米。
王美绒其实看见过丈夫的眼泪,那是患上重度风湿性关节炎后,她完全丧失了对生活的希望,她跟覃业权说,不要给我治了,你和女儿没有我拖累,还能过上好点的生活。覃业权哭了,“我不能让女儿没有妈妈,我要给你们一个完整的家!”
如今,再回忆这些往事,夫妻俩相视一笑,王美绒的脸上还泛起了一丝红云。
曾经,每个月要住两次院的她,被人称为“王院长”。每住一次院就要花掉丈夫一个月的工资。
心慌的就医路
吃罢早餐,出门,路口就有公交车,直通县人民医院。
王美绒只带了个小包,里面一张医保卡。“有这个东西就够了,不但报销的比例高,还可以先住院再结算。”王美绒将医保卡掏出来,在空中扬了扬。
她至今还记得第一次接过这张医保卡的情景。2014年,她家因病致贫成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不久,村书记到了她家里,对她丈夫说,“老覃啊!有了这东西,你们家有救了!”村支书把一张医保卡郑重其事地递到覃业权手里时,夫妻俩一脸诧异,“这个德高望重的老书记没说过这么肯定的话啊!”王美绒从覃业权手中接过卡,反反复复看了看,“就凭这个东西真的能把我们这个家拖出泥沼?”
那时,她的心中几乎是一潭死水,因为经常往医院跑,村里人都称她为“王院长”,每次去医院的路上王美绒都是阵阵发怵,丈夫辛苦工作一个月的钱就要没了,出院以后家里的开销可能又没了下落……
有一年夏天,天气特别热,刚看完病的王美绒特别想吃一根老冰棍,身上却只剩回家的路费。一旁的女儿英英安慰妈妈说,不着急,等一会就有钱了,然后跑到街边开始捡空矿泉水瓶。那时候,英英才2岁半。
公交车下山、爬山,逶迤行驶在山路上,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显得特别快,王美绒很轻松,一路上滔滔不绝。
王美绒说,当每一个家庭都不再因病致贫时,就是真正的幸福。
“多亏了这个时代”
“你说生个病对我们老百姓来讲,是不是就好像压了一座山?”从公交车上下来,正要进入县人民医院时,王美绒突然停住脚步问记者。
“要是没有国家这么好的政策,这些‘大山’,我们家恐怕是翻不过去了。”还没等记者回答,王美绒自己说道。
这是个显而易见的答案。在农村,因病致贫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仅壶瓶山镇共有建档立卡户2093户6697人,其中因病致贫人数1473人,占比22.4%。
这些“大山”夺走患者的健康、碾压着他们家人的尊严、甚至会阻断患者全家的希望与梦想。
而健康扶贫政策如同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承载着这些家庭,翻过一座座“大山”,领着他们奔驰在小康之路的康庄大道上。以壶屏山镇为例,一年来(2019年6月—2020年6月),壶瓶山镇“四类对象”住院共1741人次,较去年同期下降33%,住院医疗费用共8334760.28元,报销费用共7609636.14元,政策内报销比例达到了91.3%;民政医疗救助1111人次,救助资金达342699.9万元;“特惠保”补助341人,补偿金额49495.32元。
如今,王美绒身体逐渐变好了,丈夫也能安心出门,在石门县做木工,每个月能挣9000元。去年,他们把所有的外债都已还清,重新开始了自己的小日子。女儿也嫁了人,并生下了小宝宝。
望着医院的大门,王美绒沉默良久后说:“多亏了这个时代!”随后,不紧不慢地走进了医院。
相关链接:
来源:红网
编辑:高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