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7月15日讯(通讯员邓立平)“修复后的稻田确实不一样了。”7月15日,在醴陵市孙家湾镇龙虎湾村龙虎组的田野上,周全铁喜滋滋地正忙着机收早稻,“从已收获的80亩来看,今年早稻亩产超过了450公斤,与2015年比较高了25公斤,每亩田还节省了7公斤尿素。”
机收现场。
机收现场。
2013年,正值壮年的周全铁牵头成立龙山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从事水稻产业化开发,先后添置了价值200多万元的农机20多台套,从播种到移植,从病虫防治到收获,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装谷。
今年,他的合作社共流转稻田2800多亩,其中有1166.1亩是“休耕田”。“这些田,是从2017年开始休耕的。”周全铁休耕田里种上了中早39等早稻良种和再生稻,“在休耕的这些年里,深翻耕、种绿肥等措施全部按照要求做到位了,在复耕翻耕时,明显感觉到泥巴活泛多了”。
机收后,稻草还田。
据醴陵市耕地质量与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李江林介绍,监测数据显示,三年休耕后,耕地土壤pH值提高了2.3%,有机质含量提升0.3%,全氮含量增加了2.4%,有效磷增加了3.4%,交换性钙增加了110.5%,交换性镁增加了31.9%,有效锌增加了5.9%,耕地质量有效提升。目前,正准备将所产早稻稻谷取样送检,以便分类收购。
早稻丰收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