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湿热天气到来,病毒增长,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数据显示,近期长沙市手足口病发病数有所上升。
7月29日,长沙市疾控中心通过本报提醒广大家长,带孩子及时接种疫苗,做好个人和环境卫生工作,降低儿童感染手足口病的风险。
近期手足口病发病上升
“6月份只有四五例,7月份目前已有14例手足口病患者,其中有两名住院。”7月28日,长沙市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李玲弟介绍,近一两个月来,手足口病接诊患者有所增加。
李玲弟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并伴有咽痛等症状,易与上呼吸道感染混淆。后期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
疫情过后,近期人员流动有增加趋势,幼儿园基本开学,手足口病的发病主要人群是5岁以下的儿童,也就是幼儿园的孩子。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和呼吸道的传播,幼儿园开学以后,小孩子聚集,被感染的渠道就增多了。同时,手足口病的病毒适宜生存的温度是20-40℃左右,夏季气温升高,适合病毒生存。
5岁以下娃娃重点预防
李玲弟介绍,手足口病潜伏期约3-5天,属于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都是轻症,病程约5-7天后都能自行恢复。但感染了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的部分患儿会出现重症,3岁及以下的孩子发生重症的可能性较大,死亡病例也集中在这个年龄段。
李玲弟提醒家长,如果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确诊了手足口病,出现了持续高烧不退(38.5℃以上、24小时以上),即使口服退热药也很难退热、四肢出现抖动甚至抽搐、精神萎靡或者昏迷等症状,都是在发出重症预警,应及时来医院就诊。
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地减少手足口病重症的发生。建议家长带6月-5岁的儿童接种手足口病毒疫苗。为了尽早发挥保护作用,鼓励在孩子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5岁以上的孩子随着体内免疫能力增强,患手足口病的几率小,不建议打疫苗。■记者张洋银
健康连线
他血糖“爆表”进了ICU,竟是饮料惹祸
炎炎夏日,冰可乐、奶茶、冰咖啡……这些冰饮想想就觉得很凉爽,让人时不时就想来一瓶“解解暑”。饮料虽然好喝,可别贪杯。年仅31岁的赵先生因前几日多喝了几瓶可乐,诱发糖尿病,住进了医院重症病房。7月29日,记者在长沙市第四医院见到了他。
“最近天气热,我经常感到口渴,冰饮喝得多了一点。发病前一天我就喝了两瓶可乐。”赵先生回忆道。
7月24日,赵先生开始腹痛,并且越来越剧烈,开始出现乏力、气促等,紧急转入长沙市第四医院抢救。
急诊科医生刘军接诊后,了解到赵先生最近喜欢喝冰饮料,且其奶奶和父亲均有糖尿病病史,于是立即予以血糖检测。果不其然,赵先生的血糖竟高达77.3mmol/L。血气分析提示严重的酸中毒,被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进入急诊ICU之后,经过医务人员10余个小时的奋战,赵先生的血糖逐渐下降,神志逐渐清晰,腹痛消失,脱离了生命危险。
“他当时的血糖高得测不出来,是我们医院今年检测到的最高的血糖,约是正常值的10余倍。”急诊科医生刘军介绍,患者有家族糖尿病史,之前应该就有糖尿病,没有被发现,喝碳酸饮料之类的饮料过多是这次发病的诱因。
内分泌科宋俊华副主任医师介绍,经常饮用各种含糖量高的碳酸饮料影响身体健康,尤其是像赵先生这种有家族糖尿病史的人,饮用较频繁的话,多余的糖和能量可在人体内蓄积,进而导致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