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粮食行业生态样本:南县稻虾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0-08-25 23:07:50 红网
作者:冯钧 童妙 李长宏 孙浩 编辑:张立
字号:

稻虾米~.jpg

金之香南县生态稻虾米核心基地。

DSC_8279.jpg

稻虾米生产车间。

红网时刻记者 冯钧 童妙 摄影 李长宏 通讯员 孙浩 益阳报道

2020年2月26日,益阳市南县县委下发1号文件《关于做强做优稻虾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意见》。这是近些年来,南县第三次用1号文件的形式推动稻虾种植。

水稻曾是南县人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和引以为豪的“命根子”,全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100万亩以上。然而,原来粗放式的种植管理和对土地掠夺式的耕种,让水稻品质大打折扣。

近年来,南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依托湖乡优势,利用平湖水网湿地众多的特点,在全县创新推广了稻虾生态种养模式,走出了一条“稻虾共生”推进农业经济突飞猛进之路。

8月25日,“洞庭鱼米香,湖南好粮油”——高质量发展的湖南粮食产业“媒体三湘行”采访团来到这里,一探究竟。

稻虾绿色养殖降本增效

南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孔令强介绍,南县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腐殖质多,无工业污染和重金属污染,是种植高档绿色水稻的理想区域。境内江河密布、水网勾连、雨量充足,灌溉用水都是来自长江中上游,水质充足良好。南县地处北纬29度,是地球上种植水稻的黄金地带,非常适宜稻虾生长。

稻虾共生的模式让虾在稻中游,稻在虾田长,稻田为虾遮阴,为虾提供微生物、野草、昆虫等天然饵料,虾的排泄物和壳为稻施肥。为了保证小龙虾健康快乐地成长,有毒、有残留的农药和化肥被稻农主动放弃。相比普通稻田,稻虾生态种养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50%以上,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经济效益。

创新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好稻出好米,好米才有好收入。近些年来,南县积极整合“湘米工程”及稻田综合种养高产创建项目,共引进各地高档优质水稻品种34个,采用对比试验和大面积展示的方式,筛选出适合稻虾田的“桃湘优莉晶”“野香优航1573”等稻虾田高档优质稻品种,在稻虾面积集中的三仙湖、青树嘴、茅草街、南洲镇等乡镇实施稻虾田优质稻虾机插连片示范1.7万亩,深受广大农户和粮食企业欢迎。

南县通过深入开展科技兴粮工程,加强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水产研究所、湖南水稻研究所合作,构建了县、乡、村三级稻虾种养技术服务体系,确保每个稻虾种养户技术指导全覆盖。通过实施绿色防控技术,南县每年减少化肥、农药投入50%以上,有效改善了水质环境,增强了耕地地力,提高稻米品质,全县粮食产品优质率达到85%,农民种粮收益提高20%。

南县还积极引导产业走基地与科研院所相结合、与企业相结合、与养殖大户相结合的道路,吸引省内外优秀科技人才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目前,南县在小龙虾和淡水鱼食品加工行业处于技术创新前沿,相关企业产品获得湖南省首届产品创新奖,并获省级科研重大专项支持。

稻虾种植成精准脱贫利器

近三年来,南县引导全县劳动能力较强的5401户贫困户,自行种养稻虾11278亩,通过相关技术指导和培训,提供技术服务,年人均增收达到5000元;另外有3328名贫困户通过参加“农户——产业工人”培训后,被安排到稻虾加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新兴经营主体的稻虾基地从事劳务或管理工作,年人均增收10000元左右。而对于自身劳动能力较弱的贫困人口,他们将自家稻田流转给大户经营,年户均保底分红达到2800元以上。

目前,全县稻虾种养亩产值可达6000元以上,纯利4000元以上,18000多名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稻虾产业实现稳定脱贫。

南县稻虾通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迅速走向全国。“南县稻虾米”成为湖南首个进军香港市场的湘米品牌,并获评17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示交易会金奖,2019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食品行业类金质奖章。近几年,他们积极抓住线上销售,与多家电商平台合作,建成优质粮食产品O2O展示厅2个,发展乡村电商网点87个。同时开展线下布局,目前南县优质粮食产品在全国各地开设销售网点30多个,专销店或柜台500个。南县小龙虾畅销全国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3000多万美元。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