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韶山游”直逼高峰,“融”字绘就新画卷

2020-10-07 21:15:59 观潮的螃蟹 编辑:廖浩宇
字号:

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

韶山,伟人故里,花团锦簇,越“红”越生动,越“融”越耀眼。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双至,长假期间,尽管阴雨霏霏、寒流来袭,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游客对韶山红色旅游景点的打卡热情。

韶山,游客数量直逼历史高峰。

在毛泽东广场依然人山人海。

人们纷纷给毛泽东铜像献上花篮。

游人们行鞠躬礼。

风雨中,金灿灿的菊花摇曳生姿。

10月5日上午11点45分,韶山毛泽东广场人声鼎沸。人们三五成群,或撑着伞、或套上雨衣,从四面八方涌来,沿着红地毯徐徐向毛泽东铜像矗立的地方涌动。

铜像前,摆满了游客敬赠的花篮,金灿灿的菊花承载着人们的祈愿和祝福,在风雨中摇曳生姿。

毛泽东同志故居前站满了游人。

故居门前的游客摩肩接踵。

排长队的游客们兴致不减。

人们流连在故居的周边意犹未尽。

据韶山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统计,5日当天从全国各地来到韶山各景区景点旅游的人数达到6.71万人次。而在中秋国庆假期前五天,韶山各大景点共接待游客超过26.8万人次,直逼往年数据高峰。

观潮君在韶山实地采访时注意到,不单与毛泽东同志相关的系列景点人流量巨大,刚试营业的杨林乡红林花海等旅游项目也是游人如织。

红色游带动了周边游,让韶山的旅游资源和市场不再单一,充满活力。

韶山市近几年发布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2017年,韶山各景点全年接待游客20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28亿元;2018年,韶山各景点全年接待游客2382万人次,旅游收入70.5亿元;2019年,韶山各景点全年接待游客25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6亿元——连年攀升,一路飘红。

那么,韶山游无疑是信仰的力量所召唤,但如何让“红色旅游”红遍全域,背后的运维值得探究。

观潮君在与韶山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采访中发现,以“红色旅游”为龙头,以融合创新为路径,聚焦红色主题,打造红色品牌,积极探索“红色旅游+”,全力打造全域旅游,是韶山引领和推动红色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内生力量。主要是围绕“融”字做文章,全力优化旅游软环境,推动旅游市场多领域,促进文旅产业再升级等,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做法。

融机制,完善文旅产业发展顶层设计

全域旅游,重在“全域”。全市“一盘棋”“一条心”是韶山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根本前提。

“早在2016年,韶山市就开始布局全域旅游发展,明确全市以“红色引领、旅游主导、创新驱动、城乡统筹”的战略,首次明确旅游发展跳出地域局限,覆盖全市247平方公里行政区域,拓展全域旅游新格局。”韶山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将这一发展目标落到实处,韶山将全域旅游工作纳入年度考核,成立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市场监管大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组建旅游执法综合指挥中心,并编制红色旅游服务业标准112个,实行正负激励引导,创造性推出“七天无理由退货”“先行赔付”“红黑榜”等特色制度,全心打造全市旅游软环境。

不单如此,韶山还出台了一系列民宿发展、旅游营销、旅游用地等扶持政策,吸引一批企业落户韶山,撬动全域旅游建设。

2019年,韶山乡韶阳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融业态,促进文旅产业链转型升级

“红色旅游+”到底“+”什么?韶山市的思路很明确,那就是深挖红色旅游内涵,与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和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形成多种旅游业态跨界叠加的深度融合发展模式。

目前,韶山已形成以《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大型实景演出、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文化创意”的融合发展模式;以发展观光、休闲、民宿等新业态的“红色旅游+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模式;以着力将企业建成景点、将生产线打造成观光线的“红色旅游+工业”的融合发展模式;以致力将韶山全域打造为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的“红色旅游+教育的融合发展模式。

如今,韶山创成星级休闲农庄、乡村旅游区(点)20余处,红林花海等10多个农旅项目竞相发展,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带动近60%农民增收致富。2019年,韶山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正成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标杆。

今年10月1日起,杨林乡红林花海对外开放。

融要素,夯实文旅产业服务基础

吃住行,是游客关注的要点,也是旅游服务的基本要素。观潮君发现,韶山在突显吃的特色、增强住的品质、优化行的环境方面苦练内功,致力于让游客“吃得好”“留得住”“游得畅”。

土生土长的韶山人周强利用自家的房子开了一家本地菜餐馆,他说:“以前一到节假日,冲里(韶山核心景区)就堵得一塌糊涂,堵完之后给韶山留下的只有一片狼藉。现在有了换乘中心,游客体验好了,留得住了。”这两年,他的餐馆除了旅游团餐,更多的是住在周边酒店的游客过来品尝当地菜肴。

近年来,韶山不但有独具韶山特色的毛氏菜系,培育出毛氏红烧肉、韶山宾馆、毛家饭店等全国知名品牌,还鼓励社会资金投资中高端特色民宿,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在实施游客换乘模式,与高铁、高速无缝对接的基础上,韶山还打造乡村旅游风景道、城市绿道、健身步道、滨水步道和全域旅游标识导引系统与之配套,形成“高速+高铁+公交+换乘+慢行”的高效旅游交通网络。

韶山游客换乘中心的投入使用,解决了游客的交通问题。

观潮君认为,韶山红色旅游与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和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跨界叠加深度融合发展模式,打破了发展桎梏,实现了质效双增,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