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武县:贫困户开垦13年 终把荒山变“金山 ”

2020-10-30 13:40:58 红网
作者:高振凯 胡桠城 编辑:姜姿
字号:

红网时刻10月30日讯 (通讯员 高振凯 胡桠城)“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在临武县万水乡谭何村的一座石头山上,成片的橘子树郁郁葱葱,饱满多汁的橘子犹如硕大的“金元宝”挂满枝头,微风裹着清香,煞是怡人。

一个纤瘦的身影在林子里忙碌着,胳膊挎着篮子,双手娴熟地剪下橘子。不远处,十几个麻皮口袋圆滚滚地挺着“肚子”,正等着装车拉下山运送到市场贩卖。

原来,这是贫困户何祥生的橘子园丰收了。

QQ图片20201030082922.png

何祥生采摘的橘子。

“这儿以前是一片荒山野岭,灌木丛比人还高。”眼前这位黝黑的汉子咧着嘴笑道,“但你看,现在山上种满了果树,这都是我一把锄头、一把铁锹从石头缝中开垦出来的。”

何祥生,1968年出生,全家5口人,本人四级残疾,妻子谭秀兰因患精神疾病鉴定为二级残疾。家庭可谓是极端困顿,但何祥生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实干出一条勤劳致富的道路。

一把锄头“开山辟地”

位于谭何村的半岭山,昔日遍地荆棘,杂草丛生,一直被村民们闲置着。家徒四壁的何祥生,被生活逼上了绝境,咬着牙做出了一个村民们都无法理解的决定——扛起锄头去垦荒。

从2007年开始,何祥生便每天一个人扛着锄头爬到半岭山上,举镐挥锄,劈山凿石,用柴刀砍出一条条小道,迎着朝阳出,伴着月色回。

后来,为了更好地开发荒山,何祥生索性把家搬到了半岭山上。他和妻子两人,把家里的废旧砖瓦和木板用农用三轮车一车车地运到山下,再一筐筐地抬到山上,劳动强度极大,这对两个身患残疾的人来说尤甚。但何祥生夫妻俩就是不怕吃苦,挑沙子、拌水泥、接水电……以燕子挪窝般的精神,终于在半山腰建起了一座20余平方米的简易住房,算是在荒山上有了遮风避雨的小港湾。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岭山在何祥生的一锄一锹间终于褪去荒芜外衣。

一场春风“换来新颜”

虽然何祥生恪守着庄稼人的本分,起早贪黑,埋头苦干,像只老黄牛般任劳任怨,但也只是能勉强糊口,半岭山并没有给他足够的馈赠,为此何祥生还外出工作过一段时间。

直到2014年,国家扶贫事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脱贫帮扶的春风吹到了何祥生家中。2015年,经评议公示,何祥生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乡村两级干部开始对其精准帮扶,从人、财、物、智等方面提供有效帮助。

考虑到何祥生家的实际情况,乡村干部引导何祥生在家种植果树。2015年初春,何祥生购回3800株优质橘子树苗,夫妻俩冒着寒意挖坑、施肥、栽树、培土、浇水,终于抢种了20余亩橘子树。

何祥生夫妻俩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管理橘子园,齐心协力唱响脱贫“二人转”。2017年橘子树开花结果,2018年首次采摘,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大丰收,夫妻俩心里着实乐开了花。

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何祥生乘胜追击,2019年积极申报种植临武柚,政府免费派发4400余株幼苗,在100余亩的半岭山上铺开栽种,如今漫山的临武柚苗在微风中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一招发展“林下经济”

尝到了种植果树的甜头后,何祥生心里便盘算着如何充分利用这100余亩的山地资源。在驻村干部的提议下,何祥生打开了发家致富的思维,确定发展“林下经济”。

从2018年开始,何祥生便在山上放养土鸡、土鸭。林下生态养殖,一方面果木林为家禽遮阴,通风降温,便于防疫;另一方面,鸡鸭啄草吃虫,粪便肥果木,形成良性生物循环链。山上放养的鸡鸭长得好、飞得高,肉质鲜美,属于绿色无公害禽产品,一经上市,便被抢购一空。

“我养了2000多只土鸡、土鸭,每斤35元都还是很抢手。除了鸡鸭,很多人还专程来买土鸡蛋,一传十,十传百,现在我的土产品也是小有名气了嘞!”何祥生一脸骄傲地笑道。

人穷志不短,虎瘦雄心在。何祥生以山为家,以果树和鸡鸭为伴,凭借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开垦荒山13年,从最初的十几亩发展为现在的一百余亩,汗水长年累月地浸透在这座石头山上,终于开出了来之不易的“致富花”。

何祥生的事迹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2019年被评为临武县“最美脱贫示范户”,在当地传为佳话。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