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鸭人王保文一路风餐露宿,赶着近万羽鸭子从常德来到长沙县,在此得到热心人的帮助,期待早日卖完回家过年。宋彬彬 摄
冬日的长沙县笼罩在低温之中,即使裹着厚厚的棉服,在村道上走上一圈,也忍不住直打哆嗦。家在常德市石门县皂市水库的王保文赶着近万羽鸭子来到了长沙县。而他只有一个心愿:早日把鸭子卖出去,还清运费和鸭苗费,回家过年。
肥硕的鸭子们摇摆着身体,四平八稳地在田间迈着方步,近万羽鸭子俨然一只浩浩荡荡的“部队”,在赶鸭人的挥舞下迈动着步伐。王保文养鸭已有20余年,是个养鸭“老手”。近10年来,他都会在每年9月初买进鸭苗,在家饲养1个月,然后运往长沙县青山铺镇一带,再从青山铺镇往福临镇一带赶鸭,边赶边卖,卖完才会回家。
“只在北部镇这边活动,2、3天换一地。”附近居民早已熟识这位养鸭老人,王保文本是常德市石门县的五保孤寡老人,每年靠养几千羽鸭子换取一年生活费。
记者见到王保文,只觉老人衣着单薄,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普通话也说不利索。他将三轮摩托车停在村道旁,搭块木板,木板上放一床棉絮,木板下摆放着液化气罐和锅碗瓢盆等,头顶用塑料膜“盖”上,这便是老人住宿和吃饭的地方。
即便鸭子纯靠吃稻田里的稻谷、虫、螺、草等,但王保文每天的劳作时间依然不短,从早上5时30分起床,抓鸭、卖鸭、赶鸭。直到晚上7时,鸭子都安静下来,老人才会窝回稻田旁的三轮车,陪伴着鸭子入眠。
“王老板,今天卖了多少只,我又带了几个朋友过来,给我抓十几只吧。”说话的是长沙县渡船头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刘嘉明。6年前,刘嘉明见王保文睡在路上,便邀请老人去他家,但老人坚决不肯,表示要守着鸭子,他便从家里拿了几床棉絮让他过冬,因此结缘。从此,刘嘉明每年都会帮着卖鸭。
“今年他养的比较多,共有一万只,目前才卖了两千只。”刘嘉明介绍,目前,鸭子共有两个品种,怀鸭单只重2公斤,售价为100元3只;水鸭单只重1公斤多,售价为100元4只。因老人不识字,想要购买的市民可联系刘嘉明,联系电话:15974290731。
值得一提的是,受条件影响,老人无法提供杀鸭服务,想要购买鸭子的市民可采购完鸭子自行拿到农贸市场处理。住在星沙的市民,可前往松雅西农贸市场内的七妹家禽,老板承诺愿意为大家提供10元一只的杀鸭服务,联系电话:17620166970。(星沙时报记者 宋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