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部署之年。站在这一历史节点,回望过去,展望未来,即日起,红网推出“回眸‘十三五’,涟源新气象”系列报道,全面展示涟源市“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成就,盘点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力涟源市科学谋划“十四五”事业发展。
二广高速涟源经开区出口。
红网时刻记者 张兴诚 谭卫丰 通讯员 刘再丽 吴业平 廖鹤松 涟源报道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五年来,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涟源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幸福涟源建设写就华丽篇章。
五年来,涟源坚持以全面小康为统揽,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耕耘成就梦想,奋斗收获幸福。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0.4亿元,增长8.1%。2015年至2019年,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7%;四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937.44亿元,年均增长9.1%。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436元和11219元,分别是2015年的1.4倍和1.5倍;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达到97.1%,“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千年夙愿即将成为温馨可感的现实。
五年来,涟源坚持以转型升级为重点,产业转型实现新突破。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20.5:45.9:33.6调整为2019年的14.3:34.5:51.2,第三产业占比提高了17.6个百分点,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
——工业转型成效凸显。加快传统产业循环、绿色、智能化改造,加大新兴产业培育扶持力度。规模工业总产值从2015年的245.8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362.8亿元,年均增长8.1%。创新平台建设快速推进,涟源经开区成功升级为省级高新区,成功入围国家高新区创建考察名单。随着三一路机、正铭筑工、康麓生物、金鑫科技等一大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多元化工业体系基本形成,逐步实现从一煤独大到多点支撑的蜕变。
——旅游商贸持续繁荣。湄江全面提质升级,龙山入选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开成商悦广场、洪源商贸城、兴源大市场、家利多电商物流园等项目顺利竣工,成功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获评“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佳县市”,服务业比重超过50%,且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现代农业提速增效,乡村振兴稳步推进。依托桥头河现代农业示范园,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博盛农业、邬辣妈食品、天柱山禽业等项目先后竣工投产,农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特色农副产品加工重点县;桥头河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桥头河镇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和省级农业特色小镇,金石镇成功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五年来,涟源坚持以夯实基础为抓手,城乡融合构建新水平。龙琅高速全线开工,娄底大道涟源段、斗螺线、蓝芙线等8条干线公路改造全面完成,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全力实施中心城区提质扩容三年行动计划,国师路、燮和路、交通路、红旗路等城区路网提质改造,涟水风光带、涟水公园、洪水岭公园等民生项目竣工投用,旧城棚户区改造强力推进,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通过复核验收。桥头河、杨市、伏口等特色小镇、文化古镇和高速公路节点镇加快建设,道童村、珠璜村、黄罗村等美丽乡村建设多点开花。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城镇棚户区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有序实施,城乡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城乡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涟源市在古塘乡建设大型集中安置点,1300多人走出大山,搬入城镇。
五年来,涟源坚持以打好打赢为目标,“三大攻坚战”取得新胜利。脱贫攻坚取得关键性、全面性进展,“十三五”期间累计脱贫45856户143674人,15708户通过农村危房改造、3684户14502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进新居,14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全市如期实现整体脱贫摘帽,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市”;市易扶办被评为全国“担当有为集体”。污染防治持续发力,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六治”工作,全面铺开农村垃圾分类处置、集中处理,基本实现了农村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重大风险防控有力有效。深化省级金融安全区达标单位创建,依法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持续优化全市金融生态环境,推进诚信涟源建设。推动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市本级平台公司由7家整合成2家集团公司。扎实开展房地产业“解难题、促发展、保稳定”专项行动。以法治化、市场化手段化解民间融资问题,金融基本面总体稳定。
五年来,涟源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治理能力实现新提升。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五办五公开”工作有力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大数据+监督”改革获得省委改革办专题推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获全省先进。先行先试探索村级“微权力”风险防控机制,入选2017全国改革十大年度案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经验,得到国家发改委肯定和表扬。“供销改革喜迎春”综合改革案例被中央电视台专门报道。“屋场会”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社会治理格局进一步完善,平安涟源建设成效显著。
美丽的涟源市湄江景区三道岩门。
五年来,涟源坚持以保障民生为己任,社会事业实现新繁荣。教育、社保、就业、住房保障、卫生健康等成为民生支出大头,人民群众收获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新建、扩建涟水中学、芙蓉学校、行知中学新校区等13所中小学校,基本消除超大班额。改造农村义务教育合格学校260所,全市各中小学校(教学点)全部达到合格学校标准,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市10个乡镇卫生院整体翻新,464个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建设,是全省首批智能医疗建设、远程诊疗系统的试点单位。民政事业蓬勃发展,被评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五化民政建设先进市”。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脱贫攻坚成功摘帽,全面小康胜利在望,“十三五”即将以其波澜壮阔、辉煌灿烂载入涟源史册。
百年交汇,梦想激荡。在新的时间坐标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擘画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壮丽蓝图。涟源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涟源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