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永州12月23日讯(通讯员 陈健林 刘龙君)年关将至,走进美丽的湖南江永,人们能感受到实施“河长制”给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获得感:河湖水清、岸绿、景美,空气清新,环境宜居。随着河长制工作的持续推进,这座“中国最美的小城”生机勃勃,充满魅力色彩。
江永县是一座依水定城、因水而兴的文明县城,境内有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5公里以上河流有62条。近年来,江永县以创建幸福河湖作为河长制实施的重要目标,不断创新管护举措,高位推动河长履职尽责,凝聚全县上下“守水有责、守水担责”思想共识,逐步改善江永河库面貌,展现出一幅生态人文新画卷。
自河长制实施以来,通过源头防控、溯源治理、水岸共治、综合整治,实施河道截污治污20余公里,整治“四乱”问题100余个,恢复和新增湿地超过30公顷。县城段河水基本还清,永明河、恭城河、大远河、汉江源河等县级河道水更清、岸更绿。
民间河长在源口水库打捞漂浮垃圾。
创新河库管护体系,实行“三河长制”联动机制
江永县不断创新机制体制,多措并举,实行“官方河长”+“民间河长”+“记者河长”“三河长制”管理体系。以县委书记为县第一总河长、县长为县总河长的县乡村级“官方河长”199名,县、乡“民间河长”27名,“记者河长”8名,县乡党委政府、河委会成员单位、民间河长行动中心都出台了河长制实施方案,建立了13个工作制度。“民间河长”发挥“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把发现的河库问题,及时提交给官方河长,“官方河长”发挥河库管护的主体作用,建立问题清单,协调、交办相关职能部门,按时间节点整治销号。“记者河长”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把未整治到位的问题和履职不力的河长通过新闻舆论监督,督促河长履职尽责,加快突出问题协调解决。“三河长制”既相互支持与配合,又相互制约,形成一套有效的河库管理运行体系,真正推进河长制工作“从有名到有实”转变。2020年,各级河长巡河达8000余次,协调解决河湖重大问题20余处。
民间河长在永明河捡垃圾。
创新河库管理办法,开启智能化管河新模式
江永县实行无人机等高科技工具巡河,利用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巡查河道,实时发现河库问题,精准定位问题出现的位置,及时掌握违法事实过程,也为以后处理问题时提供了事实依据,有效解决了一批隐性问题和难点问题。为加强水环境治理力度,改善河库“脏乱差”面貌,江永县在重要河段及跨界河段处安装视频监控,实时监控河面漂浮物情况,为河道保洁提供了重要监管依据。同时,还强化水质监测手段,全县9个饮用水源地,32座水库,2个省控和跨境河流断面都进行定期水质检测,确保出境河流断面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类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并把水质检查报告结果作为评判河库管护成效的重要依据之一。
民间河长在清理水渠垃圾。
创新治理举措,建立(N+1)联合执法机制
江永县建立以县河长办+公安、检察院、水利、环保、住建、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各乡镇等相关职能单位(N+1)联合执法机制,把全县9个乡镇分桃川、夏层铺、潇浦、松柏四大片区,由县分管领导组织(N+1)执法人员60余人,针对调查摸底建立的问题清单台账,开展河库“清四乱”集中整治行动。片区内各乡镇派出5至10人配合执法队伍参与行动,确保相互协调解决跨乡镇河流之间的重大争议。聚焦河库“四乱”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门别类清理整治,做到了“既分工、又协作”,不断凝聚整治合力。严格实行“一单四制”管理,做到整治一处,销号一处,形成“台账清晰、目标具体、责任明确、通报有力,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长效管理机制。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车辆200余台次。共清理整治围垦河库35亩,非法乱搭棚15个,岸线建房2000余平方米,占用河道非法经营场所2处,乱堆乱倒20处。
民间河长在记录河岸垃圾堆放处,以便通知有关部门及时处置。
创新宣传形式,提升全民护河大意识
为扩大广大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江永县全面加强了河长制各种宣传工作。一是创新宣传方式。县水利系统离休干部职工利用业余时间,自编自排自演的舞蹈、相声、快板等河长制专题文艺节目,开展多场次进乡村宣传演出活动,节目中间还插入有奖答题,观众互动强烈,参与度高,宣传效果显著。二是开展“双河长制”进“百校千村”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了50余场次进“百校千村”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聘请18名小学生当“民间小河长”,颁发聘任证书并进行宣誓。三是县委党校纳入河长制培训课程。特邀省市河长办专家来党校讲课,讲课内容深刻阐述河长需要干什么,怎么干等知识。四是建立宣传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在各级媒体平台报道河长管河、治河中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以及在推行河长制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县融媒体中心也不断播放“清四乱”整治行动宣传片,使社会各界更懂得保护河库的重要性和管护河库人人有责、需全民参与的自觉行为,有力增强广大群众爱河、护河、惜水意识,加快实现河库“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