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如诗人般浪漫,却又是钢铁般坚韧,红色热土上的血色浪漫,在首首或慷慨、或悲壮的诗词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湖南,中国革命的主要发源地和策源地,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灿若星河的革命人物,数不胜数的动人故事,让这片红色的热土拥有着不竭的动力。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建党100周年之际,红网带您从那些或美、或凄却从未放弃信念和理想的诗词中去感受那段从血与火中淬炼出的红色山河。
红网时刻记者 陈奥男 任晔 邓雨薇 张盟 长沙报道
懋师人中圣,乃产卑湿地;
二十村学究,三十有大志。
……
五十学游泳,自谓得奇致。
愈觉生命强,不觉有难事;
六十参长征,七十司鼓吹。
但为解放战,不知老将至;
湘徐与皖陶,教育之双瑞。
……
这段诗句出自于田汉为老师徐特立七十大寿时所作的《懋师七十大寿》。
二十,三十,五十,六十……这一个个数字无一不证明着徐特立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徐老先后培养了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李维汉等一大批卓越的革命人才,这份身为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伴他走过了不平凡的岁月。
晚年徐特立。
自学成才 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1877年2月1日,徐特立出生于长沙县五美乡荷叶塅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小时候只读过6年私塾,后因祖母去世而被迫辍学。但他并没有放弃学习,而是在家自学。18岁入小塘湾蒙馆教书,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
为了求得真才实学,苦于没钱买书,需读的书又不易借到,20岁时徐特立制定十年破产读书计划,把祖母留给他的几亩薄田,逐年变卖,专门用来买书。
1905年,28岁的徐特立考入宁乡师范速成班,4个月后创办了他生平第一所学校——梨江高小。1910年,徐特立创办长沙最早的平民夜校。1912年,为培养更多师资,徐特立又创办了长沙师范学校。
他常说:“我平时最喜欢贫苦学生。”
为了让劳动人民的孩子读得起书,徐特立将俸金半数以上用来办学,一小部分用来帮助清贫学生,还将自己的房子拿出来当教室。
为了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1919年五四运动后,43岁的徐特立在“英文只能拼音,法文一字不识”的情况下,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并度过了三年的留学生活。这期间,他还到德国、比利时考察教育,直到1924年才回到祖国。
徐特立在43岁时赴法国勤工俭学。
投身革命成为不畏艰险的老战士
1927年大革命失败,长沙发生马日事变,时局紧张,人心惶惶。
白色恐怖之下一些共产党员惨遭杀害,一些人选择脱党甚至叛变,而年已半百的徐特立在最危难之际毅然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0月,57岁的徐特立参加了长征,是整个长征队伍中年龄最大的一位。组织上给他分配了一匹马,但他总是让给伤员病号,自己却当起了马夫。就这样,二万五千里长征徐老徒步行走超过两万里。
过草地时,宁可自己挨饿,他将自己的干粮全部送给正在生病的谢觉哉。多年之后,谢老满怀深情地说,“如果不是徐老让给我的那些干粮,支撑着我的体力跟精神,也许我已经永久地躺在草地上了。”
光荣的一生 革命的一生 伟大的一生
新中国成立之初,徐特立已是72岁高龄的老人。在常人看来似乎已经是坐享清福、颐养天年的年纪,然而他并没有丝毫懈怠,而是坚守初心,尽心竭力地投身新中国建设。
为了鞭策自己,他还制定了一个20年的学习与工作计划,作为晚年的奋斗目标。在繁忙工作之余,他挤出时间学习中共党史、中国古代史、民族史,研究语言和逻辑学等,写下许多教育论文,论述马列主义教育理论,阐明和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毛主席在给徐老的六十大寿贺信中写道“徐老同志: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并且高度评价了徐老“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崇高品格。徐特立逝世后,毛泽东在审定悼词时亲笔加上“光荣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伟大的一生”。
毛主席写给徐老六十大寿的贺信原文。
徐特立始终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着敏而好学、严于律己、勤俭节约、勇于奋斗的精神,他的一生也正是无数位坚守在教育事业第一线人民教师们的缩影。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教师,在他全心全意的付出中,不再仅仅只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信仰,一份信任。
来源:红网
编辑:杨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