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群英谱丨“老黄牛”深耕“一亩田”

2021-03-16 09:24:56 湖南日报
作者:肖畅 何新闻 编辑:彭笑予
字号:

皮肤黝黑,一双雨靴、一顶草帽、一辆沾满黄泥巴的汽车是他的“标配”。

不熟悉他的人,以为他就是种田的农民。了解他的人,才知道他在全国首创“一亩田脱贫”模式,帮助1000多户贫困户脱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省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等荣誉。

他,就是湘潭县射埠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员邓述东。扎根基层28年,48岁的他说自己“不做扶贫旁观者,要做扶贫参与人。”

首创“一亩田脱贫”模式

眼下正是田里赤松茸的收获季。虽说春雨贵如油,但“油”多了却容易坏菇。担心农户处理经验不足导致收成下降,2月底在北京获颁“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奖后,心挂两头的邓述东急匆匆赶回县里,这些天一直奔走在田间地头。

“水有点深,已经到了土垅上,会影响菌丝生长。这几天要做的,就是疏通周边排水沟,将水排干。”3月5日,冒着春雨,邓述东来到射埠镇百水村脱贫户贺光荣家的农田,手把手教他排水方法。

对贺光荣来说,邓述东就是他脱贫致富的“领路人”。近期生长的赤松茸已经卖了5000多元,今年光赤松茸种植预计可带来3万多元收益。但4年前邓述东到村里推广“一亩田脱贫”模式时,贺光荣觉得那是“痴人说梦”。

“当时不相信,一亩田怎么能脱贫?我种了一辈子田,快60岁了,最清楚不过一亩田顶多赚个五六百元。”贺光荣说。

在邓述东的反复劝说下,贺光荣决定拿出一亩田试试。没成想,“一亩田脱贫”还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甜头。“邓老弟手把手教,我第二年就赚了10万元,去年赚了18万多元,今年准备收儿媳妇哒!”贺光荣笑着说。

“在田里摸爬滚打28年,我知道农民需要什么、土地适合种什么。”邓述东说。

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邓述东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克服无团队、无资金、无设施等多重困难,经过反复试验,研究对比1000多个试验数据,2017年在全国成功首创“一亩田脱贫”模式。

该模式采用稻菇循环生态种植法,农户春季种植优质特色水稻,秋收后利用稻草为营养料露天培育赤松茸。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行包种子、包技术、包服务、包回收、包利润“五包”措施,贫困户保底每亩创收1万元以上,高产的可达2万多元,实现“春种水稻千斤粮,秋种蘑菇万元钱”的双丰收,可使1户2至3人的贫困家庭稳定脱贫;对无劳动能力的采取从销售产品提取利润“集资助弱”模式帮扶,从而实现乡村整体脱贫。

“一亩田”形成12个种植模式

单位、脱贫户家、试验田“三点一线”,就是邓述东每天的生活轨迹。

“他把扶贫当事业,白天穿梭在田间地头,晚上整理试验资料,还把工资的80%都用在农田试验和外出学习考察。”邓述东的同事贺进军说。

2018年,邓述东在田间指导贫困户种植赤松茸时不慎扭伤右脚。因未遵医嘱住院,他带伤四处奔走打通销售渠道,导致右脚肌肉萎缩,引发多处关节病变,至今靠吃药止痛。

尽管如此,邓述东仍不顾自身腿疾伤痛,经常田地里一泡就是大半天,对引进的农产品进行培育改良。除“水稻+赤松茸”外,他还成功孵化出“黑花生+赤松茸”“黑土豆+竹荪”“虫草参+赤松茸”等12个适应当地环境的种植模式,供农户选择,避开因产品单一导致的滞销现象,避免“谷贱伤农”情况发生。

“很多村民通过‘一亩田脱贫’发家致富。现在只要是邓老弟试验田里推出的新产品,我们都愿意试一试。”贺光荣说,目前他家已种植10多亩优质稻、60多亩再生稻和黑花生等高附加值的农作物。

为了让“一亩田脱贫”成果惠及更多乡亲,近3年,邓述东主持农技培训300多场次,培训1.5万人次。为解决产品销售难题,他走遍北京、广州等10多个城市,目前产品不仅打开北上广等地销售渠道,还远销日本、俄罗斯等国际市场。

湘潭县委、县政府成立“一亩田脱贫工作室”,形成“团队+村组+贫困户+企业”产供销一体的产业链,探索出一条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扶贫模式。去年,该模式被评为全国扶贫优秀案例。

如今,邓述东的“一亩田脱贫”模式,已在湘潭市23个乡镇50多个村推广,直接帮助1547户贫困户脱贫、35户脱贫户发展成家庭农场或种植大户,帮助该市26家企业和合作社发展产业,带动375名贫困人口就业。该模式还走出湘潭,在永州、常德等6市建立推广示范点,吸引尼泊尔、柬埔寨等国外多个团队前来考察学习。

“用己所长、尽己所能,做服务农民的‘孺子牛’、科技兴农的‘拓荒牛’、扎根基层的‘老黄牛’,实现‘一业兴万家旺’,就是我的奋斗目标。”邓述东说,将继续深耕“一亩田”,成立“一亩田公益基金”,在防止返贫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长效机制上持续发力。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