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诗中那抹红丨陈赓大将:地主家大少爷出身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2021-04-08 23:46:36 红网
作者:陈珉颖 任晔 张盟 编辑:王津
字号:

编者按:如诗人般浪漫,却又是钢铁般坚韧,红色热土上的血色浪漫,在首首或慷慨,或悲壮的诗词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湖南,中国革命的主要发源地和策源地,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灿若星河的革命人物,数不胜数的动人故事,让这片红色的热土拥有着不竭的动力。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建党100周年之际,红网带您从那些或美、或凄却从未放弃信念和理想的诗词中去感受那段从血与火中淬炼出的红色山河。

红网时刻记者 陈珉颖 任晔 张盟 湘潭报道

沙场驰驱南北游,

横枪跃马几春秋。

为扫人间忧患事,

小住南牢试作囚。

1933年春,陈赓因叛徒出卖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甚至是蒋介石的亲自劝降,他都不为所动,初心不改,在死牢的墙上写下这首诗。

被誉“黄埔精神”,却成“黄埔克星”

陈赓出身将门,家境优渥,祖父作为湘军名将曾跟随曾国藩南征北战。

陈赓故居.png

陈赓故居。

大少爷出身的陈赓,有着自己的善恶评判标准,经常打抱不平,惩恶扶弱。13岁时,他违背了祖父不准后人参军的意愿,偷偷离家参加湘军。在旧军阀部队中,陈赓满腹失望,这让他对自己与国家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

1921年,陈赓来到长沙,结识了何叔衡、毛泽东与蔡和森。在他们的引导与熏陶下,陈赓于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革命生涯。

陈赓家内院.png

陈赓故居内院。

1924年5月,陈赓考入黄埔军校,成为第一期学员,因生性活泼,点子多,能力强,很快成为风云人物,与蒋先云、贺衷寒并称为“黄埔三杰”,还被蒋介石誉为“黄埔精神”。

然而,面对高官厚禄,陈赓坚定地选择了无产阶级的革命道路。战场上,他有勇有谋,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使李默庵、胡宗南、李铁军、邱行湘等一众黄埔名将都成为自己的手下败将。

笑对一切,我党隐蔽战线的重要奠基人

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共中央机关从武汉迁回上海。

面对叛徒对党的事业造成的严重危害,周恩来建议党中央建立专业情报保卫机构,中央特科由此诞生。陈赓临危受命,化名王庸,担任情报科科长。

陈赓凭借着超群的智慧和灵活机变,结交三教九流的“朋友”,穿梭在各种势力之间。很快,豪爽风趣、世情练达的“王庸先生”声名鹊起。

敌人对他没有丝毫怀疑,甚至认定他是自己人。租界巡捕房政治部的洋探长兰普逊一次与“王先生”聚餐,拜托他协助抓捕一直在上海活动的陈赓,“王庸”一口应允。

敌人做梦也没有想到,神出鬼没、威震敌胆的陈赓,就在他们的眼前,还上演了一出“让陈赓抓陈赓”的闹剧。

为建立更加严密的情报网络系统,周恩来、陈赓为情报战线制定了“打进去、拉出来”的六字方针。

“打进去”,就是打入敌人内部,获取核心机密;“拉出来”,就是将国民党特务机关以及租界巡捕房里能够利用的人士争取过来,为我所用。

在陈赓的领导下,情报科“打进去”和“拉出来”双管齐下,使中央特科的情报工作得到很大发展。

1933年初,陈赓因叛徒出卖,关押于死牢。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甚至是蒋介石的亲自劝降,陈赓都不无所动,并在死牢墙上谱下一首《试作囚》。

一句“小住南牢试作囚”,更彰显这位大将的临危不乱,坚毅幽默。

找钱学森“搞大事”,为国防建设鞠躬尽瘁

41632ebf29844813a9c453acfa116ebd.png

陈赓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成立大会暨第一期开学典礼上讲话。

“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

“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一样可以!”

钱学森曾说,自己回国后,时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长的陈赓,是第一个找他“搞大事”的人。也是这两句看似简单的对话,拉开了新中国研制导弹的序幕。

新中国成立后,陈赓受命创办新中国第一所军事工程技术高等学府——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并担任院长兼政委。

从学校选址、校舍划分到院系设置、聘请学者,学校的每一件事陈赓都亲力亲为。

得知钱学森回国后,陈赓专程陪同参观学校。当他从钱学森处得知中国人可以自己造导弹时,兴奋不已。在他的努力下,新中国首个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五院成立,为新中国“两弹”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精神传承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陈赓大将一生的经历非常丰富。

在黄埔军校学习,他是“黄埔三杰”之一,在战场上是常胜将军,在隐蔽战线上游刃有余地穿梭于各种势力之间。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受命创办新中国第一所军事工程技术高等学府,为国防事业奠定坚实基础。

一路走来,他有自己的思考,坚持自己的信仰,党和国家需要他在哪,他就去哪。这种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奉献精神,这种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都值得后人学习与传承。

今年全国两会,湖南“95后”青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集团质量管理员邹彬,在他履职期间第一次亮相“代表通道”,受到各界关注。

曾经的邹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砌匠。“初中毕业后就跟着父母到工地打工,没读什么书。”邹彬说自己学历不高,只能边学边做,觉得不美观就推倒重来。他认定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

2014年,邹彬参加了中建五局“超英杯”砌筑技能比赛,一举拿下砌筑组第一名。随后,一路过关斩将,在2015年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了砌筑项目优胜奖,实现了中国在这一奖项上零的突破。

“用十足的韧性接受挑战,用十足的耐心追求极致。”这个从小砌匠成长为大国工匠的湖南青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着先辈们的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来源:红网

编辑:王津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