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过爷爷行医接力棒 他守护村民健康32载

2021-04-22 09:45:06 红网
作者:高振凯 编辑:姜姿
字号:

微信图片_20210422094523_副本.jpg

工作中的李志荣。

红网时刻4月22日讯 (通讯员 高振凯)“既然做出了承诺,我就一定会守住初心,在治病救人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我也没啥大出息,就守着我们十里八村的乡邻们就好了。”这位看似文弱的医生,语气异常坚定,他自称没啥“大出息”,却在小山村做出了一份“大事业”。

他,就是党员医生李志荣。1973年6月出生在临武县万水乡李罗村,16岁起跟着爷爷出诊学医,后自费到嘉禾卫校学习,2013年从湘南学院农村医学专业毕业,2017年取得全科医生资格。

从跟随爷爷做赤脚医生算起,李志荣这位随叫随到的山村“120”,已奔波劳碌了32载。32年的从医生涯,在他身上留下了伤病,也在乡村留下了美谈。

践守承诺,扎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32载

提起李志荣的爷爷,老一辈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1989年冬,李志荣开始跟着爷爷学习医术,后来爷爷又鼓励李志荣到嘉禾卫校深造。3年后,李志荣以优异成绩毕业,开始面临进城还是坚守的难题。

进城,意味着更好的生活条件、舒适的工作环境。坚守,则是循着爷爷的行医足迹,遍布山村的坑坑洼洼。

两难抉择之际,爷爷找到李志荣谈心:“孩子,那县城啊不缺医生,这里更需要我们。”望着爷爷有些花白的头发,看着自己身上的白大褂,李志荣终于下定了决心:“留下来,守护乡邻们的健康!”

这一句承诺,说出来容易,做起来却并非易事。

万水乡地处“两市三县”交界带,除本乡本村外,毗邻嘉禾县、蓝山县附近的几个村子也遍布李志荣的足迹。以前交通不便利,挎着医疗箱翻山越岭两三个小时到村民家中是常事。特别是到了刮风下雨的晚上,山路泥泞,跌倒擦伤更是家常便饭。

“选择了当乡村医生,时间就不是自己的了,对病人而言,时间就是生命。所以,这些年最亏欠的就是家人,既没有给他们提供好的物质生活,也没有足够时间去陪他们。但每当看到把患者医治好后,家属的那种喜悦与感激,让我觉得我这个小家庭的牺牲是值得的。”谈起这些年的经历,李志荣动情地说道。

一本本褪色的病历单叠成一摞摞,静静地堆在储藏间角落里,旁边有5个背烂了的药箱子。30余载来,李志荣开单就诊25.2万人次,出诊行程达40余万公里,收到的感谢信与锦旗放满了一个大纸箱。这些,都是李志荣医生无声的奖章。

苦练内功,练就治病救人看家本领

为了给村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李志荣耐心细致,在平时出诊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逐渐练就了医治脑梗塞等疑难杂症的本领,医术得到了村民的高度认可。

2018年6月,蓝山县大洞村一名94岁高龄患者因脑溢栓引起半边瘫痪,吃饭、大小便等不能自理。转辗了好几家医院,都没有得到有效医治,最后家属闻名而来。面对这位高龄患者,李志荣慎之又慎,根据高龄患者的特点,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办法,并且每天上门把脉问诊,观察病情。经过一个多月的悉心医治,病情逐渐得到好转,生活慢慢可以自理,最终成功治愈了这位高龄患者。

2019年1月,李罗村4组村民李卫忠因糖尿病、高血压引起脑溢栓半边瘫痪。李志荣针对患者病情,专门研究制定了一个治疗方案,采取打针、服药、推拿、针灸等综合治疗办法,很快收到了“吹糠见米”的治疗效果。一周后,患者便出现了好转迹象,基本实现生活自理。

“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墙上的一面锦旗,便是对李志荣医生的真实写照。

党员本色,筑起村民健康守护墙

除了日常出诊,李志荣医生还担负着村级公共卫生服务的重任。为了精细化做好村级公共卫生服务,李志荣晚上自学电脑技术,用办公软件制作一个个表格、录入一项项数据,最终形成14个大项的公共卫生服务台账。“高血压患者128人,糖尿病患者22人,重症精神疾病患者15人……”谈起这些数据,李志荣准确无误地报出。

在健康扶贫中,李志荣与全村贫困户签订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户为单位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上门提供免费体检、健康咨询、用药指导等一对一的动态医疗服务。对于独居老人,李志荣特意每月多走访几次,及时叮嘱老人吃药、观察身体情况等。对于这些贫困家庭,李志荣从来都是像家人一般,用心用情呵护其身心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时,李志荣第一时间找到村党支部,主动请缨摸排从湖北(武汉)等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靠着薄薄的一层口罩,李志荣就入户到返乡人员家中,测量体温、杀菌消毒、宣讲政策,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的村民,李志荣还得抚慰情绪、耐心讲解,每日如此。除了管理返乡人员,李志荣还带头在重要路口值班值守,劝返往来车辆和人员等。凭借着李志荣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性,李罗村作为交通枢纽村,没有发生一起病例。

谈起孩子,李志荣笑着道:“我这个崽儿学习争气得很,现在县一中读高三,他高考志愿准备填报医学专业,将来也当个医生!”从他的笑声中,仿佛看到这治病救人的接力棒薪火相传。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