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专家发言摘登
周雄
胡安娜
卓今
岳凯华
陈伟华
余三定
孙婵
贺予飞
李辉武
4月21日上午,省委宣传部在长沙召开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省直宣传文化系统有关单位、省文联部分文艺家协会、相关文艺评论媒体、部分高校文新学院的负责同志、部分文艺作品生产单位及文艺评论界代表汇聚一堂,畅谈如何繁荣新时代文艺评论。大家认为,湖南文艺评论有深厚土壤,有人才队伍,有良好基础,各方应携手同行,深耕精培,协办营造湖湘文艺评论的繁花盛景。本报摘登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文艺评论对作品创作具有指导作用
省文联副主席,湖南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监 周雄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
新作品出来之后,导演最关心的就是各界的评价。从《大地颂歌》创排开始,我就非常关心外界各方的评论。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评论家对《大地颂歌》的热爱、支持和指导,成就不了《大地颂歌》的美誉度。
每天早上,我都会翻阅外界对我们每一部剧,每一台节目的反馈。特别是《大地颂歌》,我对评论家对作品的描述和对作品的建议,都如获至宝地记录在我的笔记本里,据此不断改进、打磨作品。
《大地颂歌》豆瓣评分9.2分,这是一个极高的分数。评分从何而来?一是观者的口口相传;二是他们看到了相关评论,感知到这部剧的影响力,从而带来了更多的粉丝。所以,湖南文艺评论界的声音对湖南今后的文艺作品创作至关重要。
让生命力从心底涌出,剧评才有独特的魅力
国家一级编剧 胡安娜
我从事戏剧评论有36个年头了。能在这条清贫而又孤独的路上走下来,是因为我把剧评写作当成了一种精神追求的最大乐趣。
把剧评写作当成乐趣,必须具备三种能力:一是要有奇思妙想的想象力;二是要有戏剧剧本与舞台演出的独特的审美感受力;三是要有文字表达能力。
剧评不仅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动人。为了追求情理相融,我写剧评时往往采用散文笔调,使文章富有形象化与抒情色彩,少一些理论文章的枯燥艰涩的通病。为此,我给自己写剧评总结出了“有胆有识,有声有色”的八字真经。其中,“胆识”为内容、为见解,“声色”为形式、为手段。
前不久,看到《大地颂歌》第六场高潮戏时,我感动得落了泪。何以让我感动?我有了动笔的冲动,我感悟到一种新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流过笔端,跳动在字里行间。这篇剧评发表后,也是好评如潮。
让生命力从心底涌出,剧评才有独特的魅力!写作才充满无穷的乐趣!
组建文艺评论轻骑兵,打出“评论湘军”新品牌
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省文学评论学会会长 卓今
我认为湖南应该组建一组“文艺评论轻骑兵”。
“文艺评论轻骑兵”必须拥有卓越的转换能力。既可以给杂志写大评论,又可以写报纸网站的活泼的短评;既可以写传统纸媒结构缜密、逻辑贯通的评论,又可以写格式随性、文风狂野的快意文章。既可以给人以智性的、哲理的、深度的启示,又可以熬心灵小鸡汤,通过高明的手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短视频、多媒体方面,创造新形式,引领新风尚。
我省各高校、研究机构从事文学艺术教学、文学艺术研究、文学艺术创作、文学艺术编辑的人才是一个不小的数据。从这个人才队伍中遴选出一批感觉敏锐、艺术修养高、出手快的人才从事评论,他们轻装上阵、集团作战后,能凭着丰厚的知识沉淀、专业素养和艺术判断力,快速转换装备,写出轻快有力的文章。
“文艺评论轻骑兵”的目标,是形成有标识性的“评论湘军”品牌,作为地区团队在全国打出品牌,产生一种现象级的影响门类。不要求全方位、面面俱到。有几个小门类有影响,就能形成“评论湘军”的气势和可持续性。
加强和推进新时代湖南高校教师文艺评论工作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岳凯华
从事文艺评论工作,荣莫大焉、责莫大焉。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学术研究之中,应该关注相关文艺创作活动,将各类文艺创作成果纳入自己科研工作的场域和法眼,时刻在场并及时发声。并把常人视作“读后感”“观后感”的文艺评论当作理论研究来做,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话语体系。文艺评论文章的篇幅短不等于无深度,受众广不等于不专业,写作的快速化并非没质量。立足于新时代的湖南高校教师可以锻造出短小精悍、力透纸背的评论作品,以精品奉献人民、引领风尚。
增设文艺评论阵地 助力文艺新人扩大知名度
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陈伟华
当前,刊用文艺评论作品的平台主要有期刊、出版社、网站和报纸。在这四大板块之中,湖南各界需通力合作,帮助更多刊物进入核心期刊阵列。纸媒方面,各大报纸还可另外创建网络版,并专设文艺评论栏目。
我省的文艺评论队伍潜力需深挖。目前湖南省高校配置之豪华在全国可居第一梯队,院校均有较多中文专业教师,在专业撰稿队伍的挖潜方面大有工作可做。“新世纪湖南省青年社科研究人才百人工程”目前已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进一步优化这个领军人才培养工程,还值得做更多工作。
另外,湖南省有不少文学艺术大家,如何让他们更好地影响当下社会,值得研究。湖南大学的“文学名家进校园”活动效果不错,值得推广。长沙高校资源众多,创作者、评论者和读者可多进行近距离接触,助力文艺新人扩大知名度。
关于进一步繁荣湖南文艺评论的思考
省评协主席 余三定
要充分认识和重视文艺评论的价值与作用。文艺评论对文艺作品、文艺创作有很大宣传和促进作用,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联系;要努力培养有影响的文艺评论大家,要在全国重要报刊和重要出版社发表和出版更多有全国影响的理论研究、文艺评论的文章和著作,要有更多的人参加全国性的文艺评论活动。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正在酝酿设立中国文艺评论奖,如果今后设立了该奖项,湖南文艺评论家要积极、努力参与其中,力争不断获奖。
要发挥团队的作用,开展集体文艺评论活动,有意识地组织团队活动和集体攻关,不断推出系统性、体系性的文艺评论和研究成果。
此外,文艺评论不仅仅只是作品出来后的评论,文艺评论家也要积极参与到文艺家的创作过程中去,积极开展省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办好《文艺论坛》,守护湖南文艺评论重要阵地
省文联文艺创作与研究中心副主任 孙婵
当前,网络文艺评论在传播速度、受众广度、互动热度等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但是,我们也要清晰地看到,学术期刊仍然是学术性、专业性、权威性的主阵地,更是一个时代文艺理论、批评现状的风向标,因此,如何强化学术期刊在文化消费时代的引领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办好本土当代文艺评论学术刊物,更好地促进湖南文艺评论事业的发展,是湖南文艺界的共同期望。《文艺论坛》无论是文章质量、专栏策划情况,还是转载情况、读者口碑等都获得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
当前,信息技术、视听手段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从各种新媒体平台获得信息。面对这种状况,传统期刊要在坚持学术化、专业化的同时,积极适应当下瞬息万变的新媒介语境,进行平台和阵地整合,在文本话语、传播方式等方面与时俱进、乘势而上,打破学院话语与大众话语之间的壁垒,探索具有广泛群众性、社会影响力的多样化评论。
网络文学评论要应时而变
湖南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讲师 贺予飞
网络文学评论应及时调整工作任务和方向,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是从文化与文学传统中寻根,推进网络文学的本土化批评。要从中国古典文学中激活资源,打通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传统文化之间的屏障。
二是紧跟网络文学创作生态,促进网络时代的文化理论建构。网络文学评论工作者要深入文本,评判热门作品和现象的价值取向,揭示隐藏在网络文学中的民族情感结构、文化心理的变化及当代青年文化症候,推进网络时代的文化理论建构。
三是引导和强化网络文学创作的精品意识,推进网络文学湘军研究。湖南一直是网络文学创作大省和创作强省,但是评论家对于网络文学湘军的关注力度还比较少。
四是探索建立具有群众广泛性和社会影响力的评论新样式。可以吸纳更多大学生参与进来,打造一支接地气、有活力的评论队伍,在多个网络平台建立评论阵地。
五是关注人工智能写作、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网络文学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努力构建新时代湖南美术评论的融媒体阵地
省画院美术馆执行馆长 李辉武
新时代以来湖南的美术评论工作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新趋势,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湖南省美协、湖南省画院、湖南美术馆等举办的学术活动,都加强了评论工作的力度。湖南美术评论的形式和参与主体丰富多样,评论形式不仅仅局限于写文章发表意见。开幕式讲话、画展序言、画会宣言、公开信、创刊词、甚至“朋友圈”评价,都可以看作美术评论的范畴。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兴起,让“人人都是评论家”成为了一种生活常态。
目前,湖南专业的美术评论家,一是集中于高校,二是在各大官方机构。严肃而专业的美术评论,应该更多加强“论”,让评论家参与到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去。现在,湖南的美术评论需加强和全国同频,要逐步与国际对接。
我想提两个建议:第一,培养一支美术评论家队伍,特别是青年美术评论家队伍。第二,多组织或引进高质量的学术活动到湖南,对推动湖南美术评论工作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