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新动脉,蜿蜒湘赣边。2021年6月18日,韶山至井冈山红色专列盛妆上线。
这既是红色动脉,也是红色血脉。
当年,湘赣边,“唤起工农千百万”。中国第一条红色山沟,探索出“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
而今,湘赣边,两省“情牵红土地”。纵贯湖南、江西的交界地带,区域协同、抱团做大,联通发展动脉,赓续红色血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落地生根山沟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接力把“为了人民”大写于山沟沟。
山沟沟里,寻路“中国化”
湘赣边“霹雳一声暴动”,湖南浏阳文家市,秋收起义余部生死抉择:由“进城”转向“上山”。标语“打土豪分田地”,最早现身文家市。
上井冈山,开垦出中国第一块农村“红土地”,湖南酃县(今炎陵县)与江西宁冈、永新插标分田忙,党颁布了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湘赣边山沟沟里,揭开土地革命历史大幕。
谁赢得农民,谁赢得中国。立足悠久农业社会这一国情寻路,山沟沟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奉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科学,科学的革命不断将真理本土化。
砸烂地租剥削枷锁,帮穷苦农民掌握土地“命根子”,党始终代表和维护了广大人民利益。
山沟沟里,安放“奠基石”
湘赣边山沟沟里,真枪实弹践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毛泽东亲手缔造了中国第一个红色县级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
敲碎封建土地占有制,“耕者有其田”解放农村生产力,苏维埃政府重构上层建筑匹配生产关系。“红旗卷起农奴戟”,农民牛马翻身、当家作主。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共和国一块“奠基石”上,镌刻着我党建政初心。这颗初心,自茶陵到瑞金,自延安到北京,走过山沟沟,走进中南海。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挺直腰杆屹立东方。
山沟沟里,描画“生命线”
湖南桂东县沙田镇,“第一军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横空出世。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群众路线是生命线、传家宝,不变密码是“靠纪律吃饭”。
红军过境汝城,长征路上《红星报》唯一一期号外,头版通篇强调“纪律”。遵照“出发时要向群众告别”这一纪律,女红军跟徐解秀难舍难分,沙洲村“半条被子”故事浓情上演。
湘赣边山沟沟里,从沙田镇到沙洲村,从“第一军规”到“半条被子”,历史虽有偶合,偶然却蕴必然。党和人民鱼水情深,化作人心归向路标。
山沟沟里,“老表”同心干
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每个历史阶段的奋斗主题,无不指向山沟沟。
一竿井冈翠竹,刀砍火烧永不低头;一棵炎陵黄桃,让脱贫攻坚一线总指挥黄诗燕向山逆行,“我是党员”丹心闪耀。
湘赣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经贸相融,革命年代生死相依,建设时期守望相助。
韶山直达井冈山“两山”风景线,系区域协同——长株潭一体化的标志工程。传承红色一脉、兴旺红色文旅、助跑乡村振兴,拉动韶山、醴陵、攸县、茶陵、炎陵、井冈山六县市,一条钢铁长龙给长株潭、湘赣边注入了强劲动能。
“老表”同心干,另一区域协同大手笔——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也沸腾了群山。湖南10席、江西14席县域“表亲”,共创跨省协调发展新模式,共蹚老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革命年代救国救民,建设时期强国富民。从出山沟到回山沟,赤旗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为了人民”的初心使命从没改变。
文:陈乘
画:唐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