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丨丁德馨:“核工业粮食”安全的护卫者

2021-09-10 23:31:12 红网
作者:汪衡 编辑:刘经纶
字号:

编者按:他们是湖南“四有”好老师的杰出代表,他们是湖南新时代教师队伍的“代言人”,他们是“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9月7日起,红网时刻聚焦2021年“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的典型事迹和感人故事,立体化、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教书育人楷模的“榜样力量”,传递湖南教育正能量、传播湖南教育好声音。

丁.jpg

红网时刻记者 汪衡 陈彦 谭文平 李丽 实习生 谭洁仪 衡阳报道

在湖南衡阳的南华大学,丁德馨是一位“传奇”。他头发花白,步履蹒跚,却从不拄拐杖,走路时身子往右倾斜,重心在右边身子,左手下垂,右手上下摆动。曾经脑中风半偏瘫的他,凭借意志半年后就回归了讲台。

有人说他,名如其人,德艺双馨。

有人说他,病魔摧不垮他,困难吓不倒他,他是“核工业粮食”的安全护卫者,是中国铀矿采冶学科的“拓荒牛”,南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丁德馨。

DSC_9492.jpg

丁德馨在实验室给学生播下“强核报国”的种子。

35年如一日 播下“强核报国”的种子

铀矿采冶是生产“核工业粮食”的关键核心技术。从1984年开始,丁德馨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就是保障核电发展、核工业发展的“粮食”——铀的安全。他认为,要保障“核工业粮食”的安全,关键是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怀抱“强核报国”之志的铀矿采冶专业人才。

1986年,丁德馨从长沙矿山研究院转到衡阳工学院(后中南工学院,现南华大学),他就开始筹建采矿工程(铀矿采冶)专业,培养铀矿采冶人才。

1988年,衡阳工学院招收了第一届采矿工程(铀矿采冶)专业学生35人,丁德馨是他们的班主任。在他的参与下,学校建成了培养铀矿采冶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体系。

目前,丁德馨培养的120余名研究生中,有32人扎根核工业、铀矿山一线工作。在他培养的学生中,有的已成为博士研究生导师,有的入选了中核集团青年英才计划,有的入选了湖湘青年英才计划,有的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

如今,丁德馨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每年新生入校,他会以毛泽东诗句“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寄语学生,希望同学们投身“强核报国”行列,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希望他培养的学生都能扎根铀矿采冶一线,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奏响“强核报国”的生命之歌。

DSC_9508.jpg

虽然步履蹒跚,但是丁德馨仍然用生命奏响报国之歌。

用生命奏响报国之歌

而丁德馨的生命之歌舞台在讲台,在实验室,即使是在病床上,歌声也从未断过。

在见到丁德馨时,他步履蹒跚,却不拄拐杖,400米的路程,他往往要花40分钟才能走完。今年63岁的他,已经与病痛抗争了40多年。

1977年,丁德馨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为了防止病情恶化,他自制了健身器材,每天坚持运动。2008年,由于脊柱不断下弯,躯体严重佝偻,不得不做双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3天,丁德馨的疼痛刚减轻就投入到工作之中,其间,曾在床上对学生的研究计划、试验报告、论文等进行修改指导。

2015年,丁德馨的博士生胡南、叶勇军、李乐毕业。5月27日,丁德馨与他们约好下午一起讨论论文的最后修改。博士论文答辩已经通过了,只需根据答辩意见修改好论文就可以毕业了。上午9点,他出现了脑中卒初期症状,但他依然坚持对三位博士生的博士学位论文进行最后的修改指导。晚上8点,丁德馨左边身子已动不了,经过检查确诊为中风,并马上转入ICU进行治疗。

此时距离上午9点已经11个小时了。一般来说,脑中风的黄金抢救时间是其发生后的6个小时内。在最佳救治时间里,他在履行导师职责,在指导博士生修改博士学位论文。丁德馨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

半年后,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严格遵照医嘱做康复训练,丁德馨回到了心心念念的讲台和科研岗位,他主动辞去副校长一职,回归到教学科研第一线。这次中风,让他意识到,自己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更多的价值,奏响属于自己的“强核报国”之歌。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