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开始,长沙对电动自行车、电动车和摩托车进行专项整治行动,针对重点骑行群体开展交通安全精准宣教,率先在全省启动“戴帽工程”行动。10月19日,记者走访长沙多地,发现不管是交警部门,还是骑行人员,或是共享电动车行业,还是员工骑乘摩托车通勤的企业,都拧成了一股绳,让“戴盔骑行”等交通安全行为见了成效。
少罚重教,市民表示“学到了”
10月19日早,在长沙开福区芙蓉路营盘路口,22岁的市民胡朋(化名)因骑行电动车未佩戴头盔,被交警拦下了。而他的理由是:觉得路程不远,没必要戴。在观看完约8分钟的安全教育警示片,并用手机进行现场考试,签完文明交通安全承诺书后,他才被交警放行。连说“学到了,再也不敢了”。这是长沙市少罚重教、柔性管理的体现。
记者了解到,长沙目前已设立181个路面宣教点和72个集中宣教岗,对未佩戴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实行“先考后罚”,要求违法驾驶员完成不少于2小时的安全理论学习和考试,变强制执法为刚柔相济,引导市民提升守法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截至9月底,共有50.2万余名电动车、摩托车驾驶人接受学习教育。
截至9月底,长沙涉电“戴帽率”从20%提升到90.6%、涉摩“戴帽率”为95%,均排名全省第一,涉摩、涉电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2020年下降18.5%,同比2019年下降20.4%。
创新宣传,与群众以心换心开展精准宣教
本周开始,长沙县“提意识倡文明,根治交通陋习”宣教下乡活动时隔半年再次启动。18日,“大篷车”依次开到了湘龙街道百熙中学、星沙街道灰埠社区。而本次宣教下乡活动将再次去到长沙县19个镇街,让这一交通安全宣传新形式覆盖长沙县全域乡村镇街。
湘龙场观众以学生家长、老师居多,新颖的演出节目、趣味的互动游戏让观众们置身沉浸式交通安全教育场景,体验了一次“高质量”交通安全学习;星沙的夜场活动更是吸引了灰埠社区200余名男女老少前来观看,观众参与热情空前高涨。“搞得非常精彩!”“学到了很多交通安全知识。”
除利用宣传横幅、展板、村村通广播等传统宣传手段,开慧镇创新宣传模式,着力解决群众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深入开展屋场夜话活动,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提醒群众日常出行的注意事项,对群众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
提升戴帽“地位”,部门联动打出“组合拳”
10月19日下午,开慧镇骄阳大道,公安交警正对摩托车装载的非法晴雨伞具进行切割。福临交警中队指导员陈广告诉记者,之所以要拆除这些伞具,是因为晴雨伞具的装配不仅影响驾驶人的视线,而且一旦出现事故,伞具的坚硬结构会对驾驶人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
针对群众反映“考证、上牌不方便”的问题,长沙县交警大队开展摩托车驾驶证“送考下乡”活动,长沙县交警大队车管所所长罗攀表示,目前已共计有1000余人参加考试。
在共享电动车方面,长沙交警联合共享电动车企业对共享自行车用户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的违法行为实行警企联合限制(第一次查处限制使用1个月、第二次查处限制使用2个月、第三次查处限制使用1年),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12批次27917名骑行用户被8家共享企业同时限制使用1个月,121名用户被限制使用2个月。
在企业方面,在长沙县开慧镇李氏家具厂,员工停车场内正整整齐齐摆放着众多摩托车,每一辆摩托车都配备着头盔。家具厂办公室主任夏珍告诉记者,企业一直以来强化内部管理,今年还响应公安交警的“戴帽工程”,对内部员工佩戴头盔进行宣传教育和敦促。
记者注意到,该企业还设置了门卫劝导岗、共享头盔柜,夏珍说:“如果有人临时想坐别人摩托车回家就可以借用这些头盔,第二天归还即可。”
在市、区各直属单位和所属机构方面,在本行业、本系统内组织开展“一盔一带”守护行动,将头盔作为劳动保护用品之一,有针对性地配发给有需要的员工,确保人人有头盔,骑乘电摩头盔佩戴率100%。
记者还了解到,住建部门协同中介协会对所有房屋中介门店开展上门宣教,签订责任状,督促所有中介人员在骑行电动车时,做好自身和乘坐人员的戴帽工作;指导全市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单位设置门卫劝导岗,对出入人员开展“戴盔骑行”的劝导。
在城管、交通、商务等部门方面,向园林、环卫、加油站、汽修厂等工作人员下发通知,督促工作人员落实“戴帽骑行”,同时要求凡长沙市范围内的加油站点、汽修厂限制无牌无证、未配备头盔的摩电提供加油、维修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