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在新征程的九三人|胡云卿:给“复兴号”装上“中国心”

2021-12-09 11:03:56 红网
作者:李兵 李成军 编辑:马丽红
字号:

编者按:在湖南,有一批九三人,他们听党话、跟党走、感恩党,始终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为推动全省多党合作事业、建设现代化新湖南贡献了九三力量。

为展示湖南九三人的新作为、新风采,九三学社湖南省委会联合红网时刻推出《奔走在新征程中的九三人》栏目,集中报道一批“怀九三情、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的故事,合力绘好最大最美同心圆。

69c370afffb4d198c2645f07ced58674.jpg

胡云卿。

276935ef96e8ccbd9db6030595f9193d.jpg

进入中车株洲所8年来,胡云卿(右一)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车辆先进控制基础理论与工程化研究工作,凭着对技术突破的孜孜以求,不断拓展专业领域的深度与广度,啃下了诸多难啃的“硬骨头”,成为青年技术团队中的一面飘扬旗帜。

92faf730ff56875b7cae4b1c1e1cbae4.jpg

从核心技术骨干,到技术部门部长,再到基础与平台研发中心主任,岗位在变,但胡云卿(右一)追逐梦想的脚步没有停歇。他以更开放的视野,紧随国家大势,将专业发展、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融入国家需要和公司战略。

红网时刻记者 李兵 通讯员 李成军 长沙报道

试问谁没有个“世界第一”的美梦。今天我们的主人公胡云卿却“不小心”做成了“世界第一”。

1984年出生的胡云卿,现任中车株洲所研究院基础与平台研发中心主任。平时他也是这么跟别人介绍的,像极了他做事的风格简明扼要。

其实在他身上还有很多的“标签”。博士、高级工程师,中国中车技术专家,科技部在库评审专家,入选2020年湖南省科技创新类“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这些都是他一步步走来留下的“证明”。

“干我们这行毕业后就希望去到顶尖的企业,专业的领域,去实现自己的梦想。”2012年,从浙江大学博士毕业的胡云卿顺利收到了中车株机的入职邀请。可入职不到半年的胡云卿萌生了离职想法。

原来,进入中车株机半年来,胡云卿被分配的研发方向是粘着力与控制。这项技术在国内尚属空白,也是国外秘而不宣的核心技术,只能沉下心来自主研发。“要在一个几乎没有深刻研究的领域做出突破,挑战似乎有点大。”

第一年了解,第二年思考和查阅文献,第三年探索,第四年做工程化落地,凭着对技术突破的孜孜以求,胡云卿啃下了诸多难啃的“硬骨头”。胡云卿带着团队从无到有地做了一套株洲所自主研发的牵引系统。

2016年,在对进口产品要求极高的澳大利亚,胡云卿团队研发的牵引系统运用于澳大利亚火车上后,仅三次就通过实验,打破了纪录,被赞誉为全世界牵引性能最好的火车。

胡云卿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掩不住激动与自豪。当时我们要征服的“魔鬼弯道”:单机牵引1500吨重物,全程在轨道表面喷水以降低摩擦力,必须在26分钟内通过弯道,且中途时速不得低于10公里/小时。能不能成功没有人知道,此前只有美国一家公司在试验了6次后才勉强通过。

“魔鬼弯道”属于澳洲正常运行的路段,只能在没有火车列运通过的那一天进行,日常调试根本没法前往实地验证。第一次考核试验,由于未改造撒沙装置,爬坡过程中机车坡停,考核失败。第二次,机车刚到试验起点突遇天降暴雨,架控SDA1型机车顶着暴雨艰难前行,在最为困难的29‰超大坡道+220米超小半径路段因不堪重负坡停,试验再次以失败告终。

胡云卿清楚的记得,2016年4月10日天气晴朗,我们迎来了第三次考核试验。蜿蜒回旋的轨道上,机车从隧道内穿出,随后沿着山体盘旋而上,整列车在轨道上形成了一个“圆圈”,像一条盘旋在山间的生动长龙。一切都是那么幸运,成功了!司机室里,胡云卿和同事们激动得抱成一团。

2017年,这套牵引系统被用在了复兴号高铁上。IGBT,为列车提供驱动核心部件的牵引电动机和牵引主变压器产自中车株机,正是由他和团队研发而成。

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IGBT生产线只有两条,其中一条就在株洲,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胡云卿是它的“主人”之一。

惟敢创新者进,惟善创新者强。“我国的高铁水平已经是世界前沿,如何能够更精益求精,要从效率上做文章。”今年上半年,胡云卿的研究重心转到了列车的动力控制上,“就像你有无数条路到达目的地,但只有一条是最省时省力的,我的任务就是努力找到它”。

他告诉记者,现阶段自己对此尚在摸索学习阶段,但相比第一次误打误撞的初探,这次他的信心更充足,并表示这个更讲究实践经验的积累,他的专业储备与实践经历都是重要支撑。

相关报道:

奔走在新征程的九三人丨贺艳华:奔走在田野的“记录者”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