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市中医院隔离点护士刚脱下防护服的手。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兴诚 通讯员 曾向阳 刘原 娄底报道
这是怎样的一双手啊?
被汗水浸润得发皱,手部肿胀,掌纹像枯老的树从根部长出的枝丫伸向远方,手腕处被袖口勒出一条条深深的印痕,令人触目惊心。
这是隔离点护士刚脱下防护服的手。
5次进出隔离点,连续在隔离点工作120天,一天最多时收容隔离医学观察人员358人次,每天累得汗流浃背,身上、脸上、手上被汗水浸泡一摸就掉皮,衣服一拧就出水,这是涟源市各隔离点“大白”们的常态。
隔离点,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如同与世隔绝的孤岛,既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也让一群“战士”驰援逆行。
“我是深夜打电话的人,穿着大白,采核酸的人,是检测的人,是守护的人!”闲暇时,娄底涟源市中医院隔离点的医护人员总爱哼唱这首抗疫版《无名的人》,“满身疲惫,颠倒晨昏……”每一句歌词,都是他们在隔离点真实的工作写照。
自去年张家界疫情爆发后,涟源市中医院新住院大楼紧急征用成隔离点,2021年8月2日正式接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8月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新建成的隔离点没有空调,滚烫的热浪如火炭般倾洒在隔离点内,穿着厚厚防护服的“大白”们不到一会儿全身就如浸泡在水里,衣服贴在身上,又湿又腻又难受。
“源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去年8月4日晚上收到隔离人员40人次,大家登记、采核酸、安排床位,忙碌得一个晚上没有睡觉,之前就已经夜以继日工作了好几天,源源还在生理期,第二天早上她‘砰’地一声就晕倒了。”提到护士陈海源为疫情防控工作的付出,同事廖林华无不心疼地说。
陈海源只住了三天院,8日出院后又投入到隔离点忙碌的工作中。10日,正忙碌得不可开交的她收到家人发来的信息,2岁的小女儿出水痘,发高烧哭闹着要妈妈。陈海源的心揪作了一团,她通过视频对女儿说:“妈妈在外面打病毒这个大怪兽,你也要乖乖的,战胜水痘小怪兽,等妈妈打赢了就回来陪你。”懂事的女儿不再哭闹,陈海源却愧疚得整夜整夜失眠。
“不只我一个人艰辛,大家都一样辛苦。黄连红刚离开隔离点,前脚刚踏进家,后脚又被紧急召回继续工作,廖林华和谭盼都是生着病挂着点滴进的隔离点。”陈海源提到隔离点的姐妹们,辛酸也是一言难尽。
谭盼是这里最年轻的护士长,2022年1月17日还在医院看病,被告知需马上去隔离点增援,她二话不说,提着一袋子药就到了岗位与大家并肩作战。这是她第五次进入隔离点,这次在里面整整工作了32天,直到隔离人员全部解除隔离,她才出来。这期间谭盼的老爷爷因病离世,她却无法出去送老人家最后一程,“忠孝难两全,作为一个医生,应该在最需要我们的时候冲在前面。”
提起新冠病毒,涟源市煤勘二队隔离点的医生谭再功至今仍然心有余悸,那是她唯一一次与阳性患者零距离接触,3月底涟源市在集中隔离管控的外地返乡人员中发现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核酸采集就是谭再功做的。得知结果后,她懵了,一遍又一遍回忆采集时的细节,确定当时做足了防护,但心里还是有点害怕。她与隔离点其他22名工作人员主动接受隔离,直到隔离结束后,核酸检测结果都是阴性谭再功才如释重负。
“最怕的是别人异样的眼光!那天终于结束了居家隔离,想去商店买东西,熟悉的店主一看到我就说快走快走,别来我们这,等下没人敢来买东西了。”说到这,00后护士谭妙眼泪“叭”地掉了下来,虽在隔离点能独当一面,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开心果,但提到不被人理解的辛酸还是五味杂陈。谭妙还只有19岁,工作的第一站就是在这。她每天6点起床开始对隔离人员核酸采样,忙得连轴转,晚上还在隔离生活群为大家做心理疏导,她没有年轻人的娇气,不言苦累,默默地干,错过饭点是常事。她在磨砺中读懂了医护人员的责任与使命,锤炼了信仰,坚定了信念,在疫情防控一线战火中迅速淬炼成长为合格的护士。
“也有成就感的,当有个少年因为隔离时家人对其不理不睬,半夜心情抑郁产生轻生念头,我们立即去心理疏导,让他看到了希望与爱,树立了生活的信心时;当隔离出院的小姑娘跳手指舞感谢我们时;当大家在隔离群对我们的付出纷纷表示感激时,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大白们由衷地说。
“湿透的脚印,就一定值得!”《无名的人》的旋律还在轻轻唱响,这是所有“大白”们没有说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