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平水稻博物馆内。
雅礼书院中学副校长张胜军在给学生们讲解农耕文化。
学生志愿者。
家长志愿者。
红网时刻新闻7月10日讯(记者 杨 滋 通讯员 李勇)小小一粒稻米,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勤劳、智慧和梦想。7月8日,时值暑假,六辆大巴满载着长沙雅礼书院中学的师生驶入隆平水稻博物馆的前坪,他们要去这里感受一株水稻的“初心”。
进入馆内,学子们开始有序寻访。孩子们参观或驻足、或凝思,在《奇异的旅程--水稻的一生》展厅学习水稻科技的发展情况;在《稻米香万年》展厅学习了解中国水稻历史文化;在《梦想成真--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学习袁隆平院士和杂交水稻的基本知识。2109班的班主任卢老师第一时间要孩子用图解方式了解三系水稻法。通过讲解员的详细介绍和3个展厅的参观,雅书学子深入了解了中华民族的稻作文化、中国杂交水稻科技成就,进一步领悟学习了袁隆平院士勇攀高峰的科学家精神和脚踏实地的追梦精神。
参观学习之后,师生们均感获益良多,相互间分享了一些自己的感悟。2109班李晨阳:“我仿佛看见了袁隆平爷爷在阳光下奋斗的身影,我们做事要有坚持到底的精神。”2105班王翔旭:“我明白了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今后我会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2103班王曦佳:“在资源丰富的时代,一定不能忘记那些古老的诗歌,传统的文化美德,一定不能忘记‘珍惜粮食’这一个简单但深邃重要的话题。”
雅礼书院中学副校长张胜军:“我们的孩子通过这次活动,直观立体地学习了水稻知识,体会到袁隆平院士坚持理想、为民为国的精神,同时也了解到袁隆平是个多才多艺、平易近人的学者。这对孩子们的学业追求和人格塑造都很有积极意义。”
多年来,雅礼书院中学始终秉持着“听、看、做”的特色理念对学生们进行德育教育,即:“听”老师讲课,“看”校内的宣传标识,“做”校园环境维护和校外实践活动等。学校不仅仅将“学习”置于校内课堂,更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校外的学习基地进行实地参观探访,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地有效引导,立德树人,坚定不移地践行着新时代教育者的初心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