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有一个开设了近3年却鲜为人知的门诊——新冠康复门诊。这里只面向新冠肺炎治愈出院的人,提供复诊和心理诊疗服务。
该门诊负责人刘萍回顾这三年的门诊生涯感觉到,近期来复诊的人大幅度减少,复诊人员的症状也越来越轻。
这些来复诊的患者里,有人离开了之前的工作岗位,开始摆摊创业卖当地特有的豆子茶;有人和刘萍成了很好的朋友,医师节也会发来祝福。
在刘萍看来:“就像流感病毒一样,我们最终都会与其‘和平共处’,我们要正确地面对它。”
近两年复诊人数明显减少
2020年3月,长沙市第一医院开设新冠肺炎康复门诊,为出院复诊和需要进一步康复治疗的患者提供后续服务。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刘萍是最初康复团队的成员之一,除此以外,团队内还配有呼吸科、神经科、心理科和中医专家。每周三上午,专家准时坐诊为患者服务。和其他诊室不同的是,新冠康复门诊旁还有一间特意准备的心理室,“这是因为在2020年,大家对新冠病毒了解得比较少,有的康复患者会焦虑”。
2020年,新冠康复门诊接诊了200余名患者。“最近吃饭怎么样?比以前吃
得多了还是少了?”“有没有感到焦虑?”“睡觉怎么样?有没有经常失眠?”“咳嗽、乏力、胸闷这些症状有没有?”在门诊中,患者会收到来自多学科专家的询问。
在刘萍的观察中,绝大部分患者都恢复得很好,来门诊复查也只需进行基础的肺功能、CT、血常规等相关检查。
“重症病人的占比很少,但也有让我印象很深的。”刘萍记得一位60多岁的张奶奶,最初在隔离病房持续昏迷,80%的肺组织受到病毒侵犯,合并气胸,多脏器功能障碍。省部级医院的专家会诊时,一致认为抢救成功的希望微乎其微。经过气管插管,上有创呼吸机,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上ECMO(体外膜肺氧合),开展床旁血液净化……多学科团队日夜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张奶奶最终渡过难关。
“第一次来我这里复诊的时候还戴着简易呼吸机坐着轮椅,后来慢慢地她就能自己走过来了。”三个月前,张奶奶再次来到门诊,她提出和刘萍一起合影留念。“现在,张奶奶已经完全回归正常生活。”刘萍说。
近两年来,新冠康复门诊接诊人数越来越少。最近两周,基本没有病人前来复诊。“一是因为新冠病毒不断地变异,虽然传染性增强,但毒性减弱;二是因为大家都接种了疫苗,许多感染者的症状都很轻,基本没有后遗症。”
有人对生活做出了新的选择
“在当时,长沙第一批新冠康复者与康复团队有一个微信群聊,医护人员会在群内对其进行长期的观察、随访。随着时间流逝,群聊里的人也渐渐变少。”刘萍说。
“小部分人在之后选择了退群,并且更换了联系方式。”刘萍猜测,这也许是想跟那段经历彻底告别。“担心别人知道,担心生活受影响,这类情绪在疫情暴发之初,不少患者还是会有的。”这两年,随着大众对病毒了解的加深,新的感染者也少了几分焦虑和担忧。让刘萍高兴的是,更多的人都在积极地面对生活,曾居住在一个病房的两名病友还成了闺蜜。
一名来自益阳的小伙,2020年被确诊新冠后不仅丢了工作,女朋友也离开了他。“出院后他就开始捣鼓短视频,还直播摆摊卖当地特产豆子茶。”小伙告诉刘萍,豆子茶比奶茶健康多了,自己想把豆子茶卖得像奶茶一样,人手一杯。
接受新冠治疗也成了刘女士(化名)和病友难忘的记忆,出院后她和同病房的病友成了好朋友,不仅经常聊家常,还约着一起出来聚餐。“有时候她们也会叫上我,但我实在太忙了没机会参与。”刘萍说。
“从最开始的原始株,到现在的奥密克戎株,我们花了三年的时间来不断认识和研究新冠病毒。”刘萍希望,感染者和未感染者都能正确面对新冠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