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不可替代”的大思政课 湖南何以创新、用心、入心

2023-09-21 22:14:50 红网·观潮的螃蟹
作者:何青 编辑:王津
字号: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青 长沙报道

三湘大地,又一颗“强国”的种子被播下。《雏鹰奋飞更自信》,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播进更多青年的心房。

岳麓山下,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在岳麓书院开讲。与历史酣畅对谈,千年学府激荡出精彩的思政课堂。

沙洲村内,一个鲜活、感人的红色故事在这里重温。“半条被子”传承延续间,盛开着共产党人的初心模样。

……

《强国思政课》第二期《雏鹰奋飞更自信》9月20日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线。(张必闻 摄)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不可替代。如何引导青少年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成长过程中,自觉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者,是新时代的命题,我们同向同行,同学共研,同题共答。

近年来,“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的湖南,在历史与现实、文化与自然、红色与绿色交融中,以湖湘精神和红色文化为教案,以湖湘大地为教室,走出了一条创新、入心的思政课新路子。

《雏鹰奋飞更自信》这堂思政课中,满满的湖南元素,传递温暖和信心。

创新 以网为媒厚植树人沃土

9月20日,轻触指尖,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便能开启一场沉浸式思政课。

这堂名为《雏鹰奋飞更自信》的《强国思政课》,选在湖南长沙录制。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联合湖南省委宣传部共同推出。

时间回溯至三年前。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与师生们亲切交流,不仅给现场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还对上好思政课提出明确要求。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三周年之际,《雏鹰奋飞更自信》围绕思政课新要求,以青年群体坚定“四个自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主题,邀请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主讲。

课堂不时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张必闻 摄)

这堂《强国思政课》讲于“山水中”,内容既有湖湘文化,又融合“社会大课堂”。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岳麓书院,“抵达”“半条被子”故事发生的地方,问道马栏山。满满的湖南元素,传递的是温暖和信心,根植的是情怀与信仰。

湖南师范大学学生吴涵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在课堂外,体验这样一堂大思政课,觉得这是一堂非常有意义的课程。

这堂课在电影级XR(扩展现实)虚拟演播厅录制。

所见的“山水”并非真的山水。为了让这堂思政课更具吸引力,能真正地入眼入耳入脑入心,承制方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学习强国”红视频制作基地创新思政课的制作方法,把这堂课放在长沙马栏山电影级XR(扩展现实)虚拟演播厅录制。

依托XR虚拍技术、虚拟动点的动捕技术,搭配顶尖4K摄录系统、多讯道超高清导播系统等,让老师和学生们“徜徉”在山水之间,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中,讲述的故事更让人身临其境,也为全国各地无法亲临现场的同学,送上同样沉浸式全新视觉体验。

近年来,为上好思政课,湖南一直守正创新,将网络资源转化为立德树人的沃土。

如2019年湖南省教育厅创办的“我是接班人”大思政课堂,至今已推出60多堂大课、500余个小专题,全省中小学生共上一堂课,实现思政教育数字化全覆盖,被引入新疆、西藏等省区,社会反响良好。

入心 红色铸魂润物无声

发掘和用好红色资源,有助于让思政课丰富授课内容,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而湖南是红色资源的“富矿”。

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走进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四年级教室,这里正上着一堂思政课。

听学生讲述长征故事后,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红色基因在你们身上得到了体现。革命事业要一代一代传下去。同学们要学好革命故事,铭记在心,同时把建设现代化的知识和本领也掌握好,努力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你们现在是一棵棵小树苗,将来有一天就会长成中华民族的参天大树。”

如何传承好红色基因,把鲜明的湖湘红色文化转化为思政课的活教材,湖南各地都拿出舍我其谁的魄力。

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思政课教师李亚东课堂上引导学生演绎红色历史情景,追寻红色记忆。

永州市创新实施“向日葵工程”,通过组织青少年学生广泛开展唱红色歌曲、演红色节目、讲红色故事、访红色基地等活动,上“活”思政课。

长沙市芙蓉区整合利用辖区水稻、湘绣、湘茶、湘瓷、老城老街等红色资源,绘制区域红色地图,培养红色小讲解员,开发“行走的思政课堂”之“读行芙蓉”红色研学课程手册。

图片5.png

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上,精彩再现“半条被子”的故事。

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也成思政课堂——全新演绎的情景剧重现“半条被子”的故事,展现红军战士与老百姓之间的温暖鱼水情,以此致敬先辈、激励新时代年轻人……

如今,湖南的“大思政课”早已不局限于教室,红色文化在哪里,哪里就能上思政课。红色场馆成思政“教室”,革命故事为思政“教材”,英烈模范是思政“教师”,红色铸魂润物无声。

用心 构建全域思政大课堂

上好“大思政课”重在“融”。不仅利用红色资源,湖南各地都在创新构思,将文化、历史元素等融入思政教育中。

眼下的湖南,日益成为一个全域思政大课堂。

今年上半年,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创新工作举措,以“1+3”模式遴选四所高校,共同组建湖南省“大思政课”建设创新中心,探索构建“大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格局、新平台、新机制。

湖南很多高校尝试开门办思政课,带领学生深入了解湖南的历史和文化,凝聚青年们对湖湘红色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图片6.png

龙兵教授正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给学生们上思政课。

“这两年,我们经常带着学生‘走出去’,让他们在历史旧址、在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接受教育。”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龙兵介绍,岳麓书院、清水塘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李达故居等场馆成为“移动”思政课堂。

近年来,湖南坚持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全省文旅工作的重点,以文塑旅,文旅相融。充分发挥伟人故里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湘潭(韶山)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引领,以红色旅游景区和红色场馆为重点,推动全省红色旅游与其他文旅业态融合。

2020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暨湘潭首届红色文化产业博览会在韶山开幕;平江、汝城、通道等一批红色旅游精品景区景点日益火爆;韶山至井冈山“两山”专列开通;创建湘赣边红色旅游创新示范区……

湖南正通过产业推动,以技术赋能为翅膀,让红色文化的“大IP”越来越大、越来越红,让十步芳草,片片芬芳。

湖南这方红色热土,让思政课的教室更“天然”;湖南丰富的红色文化,让思政课“营养”更丰富;湖南各地的多维探索,推动思政课不断创新。《强国思政课》第二期《雏鹰奋飞更自信》,就是这种创新探索的一个典型代表。

《雏鹰奋飞更自信》同学们和老师合影。(张必闻 摄)

据悉,《强国思政课》后续还将继续邀约全国各地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不同年龄的优秀思政课教师讲课。全国各地的青年可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搜索《强国思政课》栏目,随时随地听取全国各地名师讲课。

思政课是培养时代新人的“第一课”、必修课,其作用不可替代。各种形式的思政课,能帮助青少年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会当水击三千里,雏鹰奋飞更自信。

a630d6af1f4d486789583e3e57a3da01.gif

来源:红网·观潮的螃蟹

编辑:王津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