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23日讯(记者 吴公然 通讯员 张蕾)旷野风声阵阵,田间绿涛声声。9月23日,正值中国农民丰收节,巡田的“瘦子”远眺百亩农田笑着说:“我现在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开垦的十几亩荒田,那是一块旮旯闲置地。我先用挖土机刨,再用拖拉机耕平,才有了如今的稻田。我突然有了一种‘变废为宝’的成就感”。
“瘦子”叫唐建海,今年37岁,东安县芦洪市镇唐家桥村人,因身形偏瘦,身上没“二两肉”,亲近的人总喜欢叫他“瘦子”。别看“瘦子”瘦、身板小,体内却澎湃着大能量,“折腾”过不少事。他曾做过纺织、印花等行业,还进过电子厂,开过两元店,从事过广告制作。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芦洪市镇的种粮大户。经过几年的发展,他牵头成立了农业农机合作社,现已承包了400多亩田地,是远近闻名的种田“土专家”“田秀才”。
“最初我并不愿意搞农业,那时候太年轻,心气高,当时的机械化普及低,犁田都是半人工化,非常不方便,搞农业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十几年前,“瘦子”和许多农村青年人一样,认为趁着年轻就应该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闯一闯,于是中专毕业后“瘦子”便开启了南下北上的闯荡之路。
“我父亲是土生土长的农民,过去也是种粮大户,但年纪大了,许多农用机械和电子设备都不懂使用,希望我能回去帮帮家里。”“瘦子”表示,2017年自己在外创业失败后,父亲劝他回乡。他尝试着从只在农忙时段回家帮忙开车运输,到将农业耕种作为自己的事业,慢慢适应做一名耕耘者。
2017年,“瘦子”抓住东安县百万农机补贴政策的惠农契机,成立了东安县海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购买了拖拉机、插秧机等农机设备。“瘦子”也和父亲一起走家串户签订合同,准备承包村民闲置土地,扩大集中规模化种植面积。
“土地流转前期并不顺利,有些村民担心流转之后的土地就不是自己的。也有人害怕流转后自家的田埂界限会被破坏,之后分田就分不清了。”“瘦子”回忆当时创业情况时,直言很难,但他没有放弃,靠着挨家挨户讲道理、讲规划的“笨办法”,走访了140多户,争取到了一半的人签合同。
购买农机后的第二年,“瘦子”萌生过放弃的念头。“种田最怕出现资金问题,最开始粮食价格低,人力成本高,利润空间很小,一亩田大概赚200元,买机子却花了40多万,资金链绷得紧紧的,一不小心就会断掉。”当时,“瘦子”看着待付的农药、化肥账单焦虑不已。在家人的支持下,“瘦子”依靠银行贷款逐渐得以喘息。2020年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进一步推进,粮价上调,各项补贴增加,“瘦子”的耕耘事业有了好起色。同时,村民也渐渐发现土地并没有被破坏,集中规模化种植效益显现,愿意流转土地的人数也逐年增加,目前“瘦子”已经与230多户签订了合同。
“‘瘦子’,明天把你机子开过来给我屋里田插晚稻吧。”因为服务搞得好,乡亲们口口相传,“瘦子”的活儿也越揽越多,电话被村民打成了“种田热线”。“我们唐家桥村几乎所有田都是我耕的。”“瘦子”笑着说。
“之前我们用大型农业机械,田埂上站着十个人有八个人说要不得,怕我把田搞坏,把秧插毁。如今,大家争着找我来用‘铁牛’耕种。”从2017年到2023年,“瘦子”最大的感受就是越来越多村民愿意使用农机。“我小时候看见的是人牵着牛犁地,一天耕一亩,之后是小型耕田机,再变成现在的拖拉机,一天可以翻耕30亩。如今从翻耕、育秧、插秧、施肥、洒农药、再到收割都可以机械化操作,省时,效率也高。”“瘦子”如数家珍地说着种田方式的变化。
这几年,“瘦子”在政府组织下前往长沙、道县等地进行新型农业经营培训。今年,“瘦子”等6个种植大户在东安县芦洪市镇人民政府的牵头下,以机械技术入股东安县现代农业智能化集中育秧育苗中心,在未来智慧化、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上迈出了崭新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