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丈县位于湖南省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完整,森林覆盖率高,水质优良。图为高峰镇镇溪村处凤滩水库实景,临水村民依然靠渡船交通。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怡晴 李丹 李艳华 古丈报道
“要科学开展考核评价,抓好分类考核,引导各县市在各自赛道上比学赶超。”
在8月28日上午召开的湖南省委、省政府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上,一段掷地有声的言论响彻现场。
考核评价、分类考核、各自赛道——几个关键词一出,立即振奋了全省122个县市区,尤其是那些经济体量与人口规模长期“吊车尾”的小县城。
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州中部的古丈县,是全省人口最小的县。在2022年印发的《湖南省县域经济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中,古丈县被划入15个重点帮扶县之一,在县域经济考核中长期处于劣势。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兴一方业。在古丈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9.8%,素有“林业之乡”“茶叶之乡”的美誉,全年空气质量监测综合指数排名全省前列,这孕育了其独特的县域经济发展“赛道”。
9月4日,红网时刻新闻记者对话湘西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古丈县委书记邓晓东,探讨在“宜农则农、宜旅则旅、宜工则工”的新赛道下,古丈如何找对发展路子。
古丈默戎镇,层峦之下的牛角山村,俯瞰有机茶园基地。因地制宜“茶文旅融合”带动新农村一体化发展,这里是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
小城谋变,跳出“唯GDP论”
当你第一次走进古丈县城,或许会惊讶于这里因岁月沉淀而出的市井气息。
在这座湘西小城,全县第一个红绿灯,在2020年10月才开始启用;出租车的起步价常年保持在4元,只需十几块钱就能绕老城区一周;城区仅有的3路公交车能基本满足居民公共交通需求……
但改变远比想象中要剧烈,一条长约6.15公里的古罗大道通向建设中的新城;全县拥有20.5万亩茶园,人均近2亩茶园位居全省第一,绿色有机茶园达4.8万亩,基地有机化率位居全国前列;张吉怀高铁顺利通车,拉动县城步入高铁时代……
古丈县城依山傍水,城区面积非常小,老百姓赶集,出行多为步行。
坚守与改变相互交织,维持的古丈的平静——直至省委书记沈晓明来此调研县域经济发展,小城古丈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对于户籍人口14.3万、常住人口仅10万余人的古丈而言,长期面临的一个挑战就在于——它无法与人口规模大的县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更难以与工业基础好、区位优势强、资源条件好的县域“同台竞技”。
“像古丈这样的人口小县,在以前强调GDP 的考核评价体系下,我们永远处于劣势、永远‘抬不起头’!”邓晓东告诉我们:“现在,省委省政府调整了这个‘指挥棒’,把我们放在有别于长株潭的另外一个赛道,这是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决策。可以说,考核评价体系的变革,搬掉了长期压在我们心头的一块石头,我们将轻装上阵、甩开膀子,在另一个适合古丈发展的道路上扬鞭奋蹄。”
此前,省委书记沈晓明在古丈县调研县域经济时就指出,要通过改革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增强县城综合承载力、宜居吸引力、辐射带动力,积极探索符合人口小县实际、具有人口小县特色的城乡协调发展之路。
“以前,摆在古丈县面前的是一张‘难以作答’的考卷。现在,我们拿到了一张通过科学的方法、正确的方向、齐心协力的努力就有希望高品质作答的考卷。”邓晓东认为,当下,古丈全县“既荣幸又感到焦虑”。这种压力来自于他们必须快速适应新的考核体系,更来自于古丈县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借口落后于其他县市区的脚步。
具体怎么做?道路已经指明——
古丈县在摸索中确定了“生态优先”的发展路子,奋力跳出“唯GDP论”的经济怪圈。
邓晓东在古丈县委办公室办公并接受红网记者专访。
小城突围,趟出生态优先的发展路子
位于武陵山区的古丈县,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这说的是古丈的地理条件,更暗示了悬在其县域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
与此同时,“天然去雕饰”的古丈县在实践“两山理论”上拥有天然优势。而让“穷山恶水”变“青山绿水”,当地依靠“两条腿走路”——茶叶产业与文旅产业。
当前,古丈全县近70%的农业人口从事茶产业、80%的农业收入来自茶叶、90%的村寨种植茶叶,发展茶产业已然成为富民之路。在全省率先创成“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的基础上,古丈县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拿到自营出口权,茶叶产量产值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再来看文旅产业。借助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良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张吉怀沿线的地域优势,古丈天然就有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仅去年,全县共接待了400.4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18亿元。与此同时,当地正大力实施旅游康养、现代农业、新型工业“三个百亿计划”。
默戎苗寨,暑假期间的“过境游”,团游走势不错。
让古丈的天成为湖南最蓝的天,让古丈的水成为湖南最清的水,让古丈的山成为湖南最绿的山——在采访过程中,邓晓东向我们传达了古丈的雄心壮志。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古丈生态环境的社会属性,尚未完全开发经济属性。”邓晓东说道。他认为,古丈县发展茶旅产业与坚持生态优先不仅不冲突,还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坚持生态优先战略、保护好绿水青山,才能为茶叶生产提供良好的绿色有机环境,才能不负“有机茶县”的品牌,才能开发出集观光赏景、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为一体的高品质旅游产品。
工业底子薄弱的古丈,正决心将劣势变优势,以生态优先闯出自己的发展路子。
秋收之前的岩排溪村梯田,农户在田间喜收稻花鱼。
小城崛起,如何变“输血”为“造血”?
毫无疑问,古丈的发展借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东风”。
数据显示,2022年古丈县GDP仅3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为3.62亿元,全省排名倒数。与此同时,每年财政支出规模达到了21亿元,其中70%左右为民生支出。这意味着,古丈县大部分支出来源于转移性支付。
在新考核体系下,“松了一口气”的古丈并不服输。“在不‘唯GDP’的时代,古丈也同样要发展,不能永远落后于其他人。”邓晓东说道。
此次省委全会提出了一个新的考核指标——即考核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如何实现?古丈将目光投向了新城建设。
“县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邓晓东说道,“这是基础设施的载体,也是产业发展的载体,还是环境改善的载体,归根到底是古丈县老百姓生产生活的载体。” 而老城区已经无法承载古丈的发展目标、发展需要。
在古丈,当地曾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一支烟,一个圈,一个喇叭响全县”。3平方公里左右的老城区容纳了4万余人,日益狭窄的城区环境已经难以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更别说为县域经济发展腾出空间。
事实上,早在2010年,时任古丈县主要领导就提出了新城建设。但直至2017年,当地才开始建设连接老城、新城、罗依溪产业园和栖凤湖景区的古罗大道,由此规划建设约5平方公里的新城。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近年来、尤其是近10年来,古丈有了较大发展,积攒了建设新城的“本钱”与底气。
古丈县古罗大道旁正在建设的改善民生的新城区。
邓晓东认为,推动城市经济繁荣和增加就业机会,这是促进农民增收,也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一个关键渠道。他将建设中的新城定位为“一座轻投入、但是功能好的旅游服务新城”,首先利用地处“张家界-凤凰”黄金旅游线路的优势,开发餐饮、购物等轻量型项目,这也将为古丈旅游产业实现由“过境游”向“过夜游”的转变,提供基础设施保障。人气旺财气就旺,第二步以轻量型产业释放城市活力,吸引一部分社会资本进入,进行深层次开发。
与此同时,邓晓东正在思考以人口小县机构改革为契机,推动全县各个领域的改革,努力解除束缚发展的思想和机制的禁锢,形成一种“担当光荣、躺平可耻”的干事创业氛围。
“在‘唯GDP’的时代,发展搞不上去可以说是经济体量使然。在新体系下再搞不上去,就是‘烂泥扶不上墙’。”古丈县,正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表达大搞县域经济的决心。
正值秋茶采摘之时,邓晓东在茶园里向茶农了解采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