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干旱后,洞庭湖过冬候鸟有何新变化

2023-01-20 11:20:41 湖南日报 编辑:宋芳
字号:

经历过2022年特大干旱后,洞庭湖区水域面积大幅缩减,适宜候鸟栖息的湿地急剧减少。

然而,候鸟不知旱,秋去冬来依时回归。今年,有多少候鸟来洞庭湖越冬?它们能过得像往年那样滋润吗?

1月19日,省林业局发布洞庭湖冬季水鸟同步调查结果。

37.83万只鸟儿归来

历年1月,都是洞庭湖水鸟最多的季节。

今年1月,省林业局组织开展洞庭湖区域冬季水鸟同步调查。

调查范围涵盖环洞庭湖23个县市区,共设置调查点195个,包括92个设置在洞庭湖4个保护区内的调查点和103个设置在湖区周边的调查点。

37.83万只水鸟被记录下来。

这些水鸟隶属8目14科72种。其中,20.74万只生活在洞庭湖4个自然保护区范围内,17.09万只分散于环洞庭湖区域。从物种结构看,雁形目鸭科水鸟最多,总计31.55万只,占记录水鸟总数的83.49%;其次是鸻鹬类鸟类,共计1.8万只。

2021至2022年,洞庭湖区域冬季水鸟同步调查共记录到74种40.4万只水鸟。

珍稀水鸟不减反增

2022年,调查人员在华容集成麋鹿省级自然保护区观测到140只世界濒危珍禽黑鹳,经专家鉴定,为当时国内发现的最大黑鹳种群。这一发现令全省爱鸟人士欢欣不已。

“当时的同步调查共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7种2.52万只。”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负责人告诉记者。

出乎意料,今年调查人员发现来洞庭湖越冬的珍稀水鸟比去年更多了。本次调查共记录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7种3.5万只。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9种,主要为白鹤、中华秋沙鸭、黑鹳、青头潜鸭、东方白鹳、白头鹤、白枕鹤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8种,主要为小天鹅、小白额雁、鸿雁、白琵鹭、灰鹤、大天鹅等。

“最值得高兴的是,这次记录到黑脸琵鹭1只。”该负责人介绍,黑脸琵鹭是“十四五”期间国家抢救性保护的极度濒危物种,此前已有5年未在洞庭湖发现其身影。

生态整体改善为鸟类预留空间

干旱对洞庭湖的影响是肉眼可见的。

东、西、南洞庭湖及横岭湖等越冬水鸟原主要分布区的水面面积持续减少,导致供水鸟栖息的洲滩面积、可捕猎的食源均明显减少。

“但整个调查范围内的水鸟数量下降幅度不大,水鸟分布区域向洞庭湖外扩散。”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参与了此次调查,相关负责人解释,今年,越冬水鸟向洞庭湖周边水体局部区域集中分布的现象明显,如益阳大通湖,水鸟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近230%,南县天星洲水鸟数量增加近400%。

近年来,我省先后开展了洞庭湖四口水系区域候鸟栖息地保护与修复等9个相关栖息地保护项目,恢复和重建退化湿地生态系统1.8万亩,恢复湿地野生动物栖息地1.5万亩。“生态环境整体性改善为候鸟预留了生存空间。”该负责人说。

越冬水鸟得到补水、补食

“现在,东、西、南洞庭湖及横岭湖等历年水鸟主要分布地区,都已开展调控蓄水和补食工作。”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长清表示,我省正积极为候鸟们提供更多保护。

岳阳市东洞庭湖大、小西湖累计调控蓄水3万亩,补水量达100余万立方米。

常德市在西洞庭湖龙王湖、枫子障、凉爽州等鸟类栖息地进行地形整理,开挖蝶形湖,利用节制闸控水保持水位2.75米。

益阳市在南洞庭湖乌嘴围子、明山围子等6处新建生态挡水坎,补水1万余亩,保存水体高度较周边区域增加0.5米,修复水生植被1200亩。

给水鸟们补给食源。2022年入冬以来,林业部门组织无人机在洞庭湖区域投放或播种玉米、冬小麦等水鸟食源性植物累计超过8.5万公斤。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