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两会好声音|罗必胜:守护好一湖碧水 重塑洞庭生态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编辑:戴桢 2023-01-16 22:17:10
时刻新闻
—分享—

e5648810a28c5d2b97f9e7aa6a22bc1.jpg

湖南省人大代表罗必胜。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彦兵 长沙报道

洞庭湖是中国最重要的淡水湖泊,也是湖南的母亲湖。针对洞庭湖区芦苇大面积弃收腐烂、破坏生态环境及南洞庭湖湿地保护与修复等问题,湖南省人大代表,沅江市委副书记、沅江市人民政府市长罗必胜等建议,推动洞庭湖区芦苇产业转型发展,加强洞庭湖湿地保护管理,“守护好一湖碧水”。

建议推动芦苇产业转型发展

作为全国最大的芦苇高产区和湖南省最大的芦苇生产基地,益阳沅江市现有高产芦苇面积45万亩,年产芦苇35万吨,产量占全省40%以上。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湖区落后产能的纸厂相继关闭以后,芦苇失去了用途,从“宠儿”变为“弃儿”,导致芦苇大面积弃收(2022年全市弃收面积达85%),数以亿元计的芦苇资源没有收割腐烂在湖水中,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沅江一直积极探索芦苇产业转型路径,大力发展芦笋芦菇产业,积极试行芦苇生产乙醇、加工板材、制造生物质能源、芦苇有机肥和芦苇环保粉等项目,但因没有国家和省级项目支持,没有大型国有企业投资开发,产业转型进展缓慢。

针对这一现象,湖南省人大代表,沅江市委副书记、沅江市人民政府市长罗必胜提出建议:

一是将洞庭湖区芦苇产业转型发展列为全省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重点战略项目。建议在发展芦苇板材制造、生态造纸、生物质能源等方面,帮助引进2-4家大型国有企业落户沅江,集中组织2-3所高等科研院所,全面加大科研投入,全面加强科研攻关,力争2-3年内实现芦苇产业转型升级破题。

二是加大对芦苇主产区的生态补偿力度。建议研究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将芦苇养护纳入洞庭湖生态经济补偿范围。同时推行资源使用权交易、碳排放交易等市场化补偿模式,促进芦苇资源综合利用多元化、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

建议统筹推进“洞庭湖国家公园”建设

湖南省人大代表、沅江市林业局工作人员刘爱萍也围绕“南洞庭湖湿地保护与修复”提出建议,她表示,洞庭湖为长江流域的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全球重要湿地之一,但目前洞庭湖湿地设有的4个保护区因保护级别差异,其中东、西洞庭湖为国家级保护区,南洞庭湖、横岭湖为省级保护区,导致保护管理水平及基础配套建设存在差异。

刘爱萍建议,依据国家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宏观政策,统筹推进“洞庭湖国家公园”建设,将洞庭湖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协同发展。进一步理顺洞庭湖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提升东、南、西洞庭湖及横岭湖保护管理至同等能力状态,保证湿地保护管理水平。深化湿地保护管理执法综合授权改革,形成完善的洞庭湖保护执法体系,保障湿地保护管理成效。整合东、南、西洞庭湖及横岭湖湿地保护修复需求,整体规划、点面结合,保护修复与生态补偿依据地方实际各有侧重,统筹兼顾,取长补短、均衡发展。

同时,刘爱萍建议从省级层面出台统一规划和标准,比如利用丰富的芦苇资源打造综合利用产业、丰富的湿地植被发展传统中药材产业等;整合湿地旅游资源,逐步打造更多的湿地观光精品旅游线路,形成衔接畅通、特色互补的网络;加快重点观鸟区域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形成多个各有旗舰物种的观鸟点,提升“洞庭湖国际观鸟”品牌影响,同时形成整体并各具特色;规范湿地体验活动开发区域,配套休闲体验场地建设;依托洞庭湖独有的湿地生物多样性特性,打造诸如“洞庭万顷芦苇荡”“千亩荇菜群”“洞庭野菱”等洞庭珍稀水生植被观赏点;开发“洞庭湖帆船赛”“洞庭湖皮划艇赛”等水上运动竞技及“洞庭湖自助划船游”等亲水体验项目,发展湿地旅游。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编辑:戴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745/50/1223909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