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4月3日讯(通讯员 刘一卓)奋战在文化创意视觉设计领域,深耕民俗文化艺术创新。作为湖南科技学院一名青年教师,一直以来,左文扑下身子、主动探索,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深度融合市场发展需求,在文化传承中用情用力,为地域文化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深挖掘 析痛点 传承渔鼓文化
一次偶然的机会,左文了解到湖南渔鼓文化,被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生命力所吸引,进而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2014年,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常德九澧渔鼓、衡阳祁东渔鼓、永州零陵渔鼓三个省级非遗项目整合成“湖南渔鼓”,入选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左文发现这一具有湖南地方特色的曲种,虽然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但是不同程度存在着观众覆盖面少、传承人青黄不接、新作孵化速度慢、与年轻观众存在距离等问题。
面对着传统文化振兴不力的问题,左文深入基层开展走访调研,与渔鼓传承人及部分群众进行深入沟通,深入发掘当地渔鼓文化及周边产品,明确了设计方向,希望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创造性改造。她先后与课题组成员了解现有渔鼓的敲击形式与材料,多次修改设计图纸,对接工厂反复打磨生成设计方案,选用合适加工方法与材料解决现有渔鼓乐器产品的短板,其发明专利《防水防潮渔鼓乐器的加工方法》、实用新型专利《渔鼓竹筒的鼓面结构》《用于渔鼓存储的存储盒》均得到授权。
重推广 强合作 助力文创发展
文化要发展,市场来助力。在多年探索的过程中,左文先后形成了《新媒体视野下湖南渔鼓及其衍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大数据技术驱动湖湘民俗文化品牌IP化的途径研究》《湖南渔鼓文化遗产的数字创意产品转换途径研究》等课题,并在此基础上,精心打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渔鼓文创产品”“湖南渔鼓数字视觉海报与明星片设计”等一系列文创作品,进一步放大了渔鼓文化的影响。
同时,她积极对接市场,详细讲解专利的特点,先后与多家企业达成专利普通许可合作意向,目前着手生产打样。在这个过程中,她还多次尝试将设计成果积极与相关文化部门对接,主动宣传湖南渔鼓传承发展的时代价值和艺术价值,为非物质文化湖南渔鼓的传承,以及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善谋远 勇创新 辐射民俗文化
奋楫争先,逐梦向前。湖南渔鼓研究的成功,并没有让左文老停下脚步。她始终保持对传统文化的无尽热爱,秉持“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的实干信念,继续在传统文化发展的大潮中“破浪前行”。
她常常带着带领学生追寻永州历史文化溯源,对永州当地拥有的非遗文化的深入探索,抓住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热潮,以九嶷山舜帝文化代表,推出“苍梧福地”九嶷山旅游纪念品主题文创设计作品。同时深入挖掘江永瑶族民俗文化,推出了瑶族“盘王节”系列文创设计作品。
此外,左文将文化创意设计的经验与思考撰写成了一本《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设计书籍,主持省级课题3项,市厅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14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发表作品14件,其中核心期刊12件;个人设计作品参赛获奖数项。
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自奋蹄。左文用专业的知识、独特的创意,不断为当地非遗文化赋能,助力当地文旅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