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张俊 文建美 实习生 罗定康 苏茜 设计:赵冰 成静岚 周颖 毛雨浓
时间回溯到19年前。
2004年2月的一天,郴州市城区苏仙桥下原市美印总厂的工地上,郴州市文物处考古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考古调查勘探,杂草丛里的11口废弃古井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出于好奇,考古工作人员下到井里一探究竟,结果,意外发现了已困在井底1700多年的我们——西晋简牍。
▲出土晋简所在位置——郴州市苏仙桥下10号古井。(郴州市博物馆供图)
这个湖南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立即在全国考古界引起轰动。我们的重见天日,也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让一个更全面、更丰富、更立体的西晋桂阳郡浮现于世。
而我们,也有幸见到了1700多年后的郴州,竟是如此美丽的一幅山水画卷。
我们是古代简牍的“绝唱”
经省、市考古专家清理核实,重现世间的我们终于被验明正身。
我们是西晋惠帝时期(公元290年~公元306年)的桂阳郡官府档案文书。主要记录了1700多年前,以郴县为郡治的桂阳郡所辖县域的行政机构、地理方位、人口赋税、风俗物产等方方面面内容。
▲晋简出土时的照片。(郴州市博物馆供图)
西晋,是一个短暂的朝代,仅历时52年,加之内患不断,历史上留存下来的文献资料较少。此前,全国总共才发现十几枚西晋简,郴州发现的这批近千枚简牍填补了西晋地方史料的空白,是目前中国发现最多、保存最好、最成系统的晋简,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郴州晋简是古代简牍的‘绝唱’。”郴州市文史研究专家刘专可说,据考证,西晋是纸张全面普及与简牍逐步退出的交替时期,全国现存晋简数量很少,且郴州晋简上的文字正值隶书向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这让郴州晋简更显弥足珍贵。
既然我们是如此重要的官府档案文书,又为何会被困于古井之中?
据郴州市博物馆副馆长胡仁亮分析,晋惠帝时期,由于皇后贾南风擅权,导致八王之乱,战火曾一度烧到了衡阳地区,或许是为了让这批官府文献免遭战乱破坏,情急之下,桂阳郡官府将其深藏于废弃的水井中。
▲晋简上的文字。
其中,一枚被发掘的西晋简牍记载:“故进山乡银屯署废无居人”。大致意思为,经过东汉末年及三国战乱,到了西晋惠帝时期,许多采银矿井被废弃。另一枚西晋简牍记录,在郴县仍有“口一千七百卌八采银夫”。
由此可推测,当时桂阳郡采银业规模较大,要知道当时桂阳郡下辖县域人口只有一至三万人。
如今的郴州,是享誉国内外的“有色金属之乡”。《汉书·地理志》中记载:“桂阳郡,高帝置,有金官”,意为桂阳郡是全国独置金官的郡。另一晋简中也记载,“一所土中有沙石,可烧铸为银”,介绍了白银的冶炼方法。
由此可见,郴州冶炼业历史悠久,技术高超。早在西晋时期,郴州人就能将富含矿物土“变废为宝”,炼出真金白银。这也是为何永兴县在域内没有银矿的情况下,会被誉为“中国银都”的由来。
古代采矿业带来经济发展,但也留下满目疮痍。
如今的郴州,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把生态包袱转化为发展财富,走出了矿产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新路。
我们所见的郴州人和郴州事
晋简记载,“诏书民生在勤勤则不遗游业惰农鲜不为”,意思是朝廷命令当地官员劝农耕作,表明当时桂阳郡重视农业、鼓励农耕。
据《古史考》中记载,神农作耒耜,炎帝神农氏在郴州开创了中国原始农耕文化,西晋桂阳郡也延续了厚重的农耕文化。
又比如,西汉邹阳的《酒赋》中就记录了郴州呈乡美酒,郴州晋简中记载的“呈乡献酒官”,正好印证了郴州的千年酒名。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从已解密的部分西晋简牍来看,郴州在西晋时期就是一个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视农业,经济较发达,白银冶炼、酿酒等产业发展较好。
这个时期的历史文化及科技成就,为郴州文明的繁荣和延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郴州市博物馆新馆晋简陈列展区。(摄影:肖雅之)
刚刚过去的暑期,全国博物馆交上了火热答卷,郴州市博物馆新馆也不例外。我们也搬进了新家——郴州市博物馆新馆。
“9月16日试营业当天,至少接待上万市民。”胡仁亮还道出原因,市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丰富,尤其是很多家长意识到“开卷有益”,纷纷带孩子到博物馆来体验历史文化。
▲市民在参观郴州市博物馆新馆西晋简牍。(摄影:肖雅之)
随着博物馆的热度越来越高,如何让文物进一步活起来,更好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考验着博物馆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胡仁亮介绍,以晋简为例,除了设置专门展区静态展示外,还引进声光电子技术,创作VR、动漫、游戏,增加互动元素,让郴州晋简动起来、立起来、活起来。同时,正在开发一系列设计精巧的晋简文创品。今年还启动了湖南省首届郴州晋简书法作品邀请展征稿活动。
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刻纹骨椎,到秦置郴县,到湘粤古道,再到湘南起义,在上万年的岁月积淀中,郴州人汲取了湖湘文化“敢为天下先”的豪气和自强不息的锐气,发展了岭南文化开放包容的大气和拼搏进取的勇气,这些精神养分,深深影响着郴州人的观念和行为。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红色,是郴州最鲜明的底色。1928年,“湘南起义”在郴州大地种下一片红色种子,郴州人用热血和拼搏让红色种子在郴州开花结果。这里,走出了黄克诚大将、邓华上将、萧克上将、朱良才上将以及曹里怀和萧新槐等开国名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近代有革命烈士在浴血奋战中突围,今有江梦南在无声里突围。“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宜章姑娘江梦南,在半岁不幸失去听力,只能依靠唇语学习知识。有时候一个音节都要练习上千遍,但她从来没有放弃。凭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服输的劲头,她考入重点大学并成为清华大学生物博士生。
千年文化滋养下的这股坚韧不拔、顽强奋进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郴州人,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奋斗成就梦想的奇迹。
记录过去,期待美好未来
在我们那个年代,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道尽了当时环境的恶劣、发展的艰难。
在水运交通盛行的过去,经湘江南下的客货船到郴州就打止了,人货下船需要靠马驮运,马在这里往往累得半死。
自秦置郴县始,郴州便是不少失意官员的贬谪地,或经此流放到更远的岭南。以秦观为代表的文人墨客,吟咏郴州山水,或写尽愁苦与宽慰。
▲郴州裕后街夜景。(摄影:黄建华)
如今,走进郴州裕后街,湘粤古道的起点,仿佛还能听到骡马奔走的驼铃声,但今日之郴州早已改天换地。
放眼今天的郴州,高铁、机场、高速公路、国际陆港等,立体式交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经济圈。
东江湖、莽山、仰天湖、高椅岭等一大批景点深受大湾区游客青睐,今年1至8月,全市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居全省第二。
▲资兴市东江湖景区。(摄影:程达)
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示范区、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郴州片区等国字招牌,无不昭示着郴州开放之风越吹越劲,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正助力郴州起势腾飞。
高质量发展的郴州,今年“接棒”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办会中,实现山乡巨变、文旅蝶变、发展嬗变。
▲9月16日晚,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暨文化旅游推介会在郴州举行。图为“山水画卷郴州相见”文艺演出现场。(图片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正如郴州市委书记吴巨培在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上推介中所说,今天的郴州是,“船到郴州美,马到郴州肥,人到郴州不想回”。
“衣冠不复宗唐代,父老犹能道晋朝”,千年岁月,倏忽而逝。
作为1700多岁的“老郴州”,我们曾记录郴州的过去,也正目睹当下郴州的发展之姿,更期待郴州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