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中福在种植户的火龙果果园内。
赵中福的笔记本。
衡阳常宁,80岁的农业技术专家赵中福依然奔忙在田间地头。退休多年来,赵中福跟老科协的同事们先后培育20多个水果优良品种,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被果农们称为“水果奶奶”。近日公布的2023年11月“湖南好人”候选人中,赵中福名列其中。
有求必应,她是村民心中的“水果奶奶”
“火龙果不够甜,销路肯定打不开。”11月12日,说起一个月前自己遇到的问题,常宁市宜潭乡的种植户李成生感慨道。10月初,火龙果丰收,李成生却高兴不起来,商户反映他种植的火龙果不够甜。李成生拨通了赵中福的电话,请老人来基地看看。
“要从两个方面解决,第一是肥料里面要增加氨基酸微量元素,第二是要修剪部分果枝。”匆匆赶到果园的赵中福一番查看后,给出了建议。这样的场景在宜潭乡时有发生,赵中福的电话号码种植户们都背得烂熟。种植户遇到问题,只需要一个电话,无论烈日当头还是刮风下雨,赵中福总是第一时间出现。
赵中福常常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一些果农看到葡萄长得枝繁叶茂,舍不得剪枝。赵中福就边作示范边解释:“葡萄主枝只能留一株,这就好比一碗饭,一个人吃,吃得饱饱的,三四个人吃,只能填个角落,营养跟不上,自然也就长不好……”通俗易懂的讲解,让果农们听得哈哈大笑,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退休不退岗,让果农们捧上“金饭碗”
1963年,19岁的赵中福从长沙农校果蔬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常宁市农业局工作。1987年,赵中福去衡阳出差时,看到街上贩卖着珠晖区酃湖乡的巨峰葡萄,便买了五斤回来。
“这种水果甜度高,有市场。”赵中福在宜潭乡的上义村跃进组进行试点种植。“没想到,每亩葡萄产量竟然达到了四五千斤。产量高,价钱好,村民们纷纷主动找上门,想要种葡萄。”赵中福笑着说。
30多年过去了,上义村早已成为常宁葡萄的核心种植基地,面积从当初的2.5亩扩大到8000多亩。宜潭乡种葡萄的示范作用带动了西岭镇,也带动了常宁的村村组组。如今,常宁市成千上万个家庭都依托赵中福的农艺手段,葡萄面积已经突破了五万亩。村民都亲切地称呼赵中福为“水果奶奶”。
“到宜潭乡时,我就答应过村民们,一定要带他们过上好日子。”退休后,赵中福仍和果农们一起奋战在果园。这些年来,宜潭乡家家户户靠种葡萄捧上了“金饭碗”,盖起了新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