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陈雄鹰(中)。
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刘苏 蒋瑜 记者王义正 长沙报道
跑遍长沙每一处山水,熟悉每一方土壤情况,深得每一位农民朋友的喜欢和拥护,陈雄鹰用汗水浇灌和培育万千土地。
作为地球的皮肤,土壤是维持人类生活的主要支撑系统,是搭建多彩景观的基础,是容纳植物生长所需水分的场所。可以说,保护土壤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陈雄鹰明白自己职业的重要性,他在土壤肥料领域深耕几十年。主持全市土壤肥料的使用、完成技术推广工作、保护基本农田、长期定位监测耕地土壤……
对陈雄鹰来说,脚下的土地,既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馈赠,更是我们留给后代的财富。土地,是他敬畏和热爱一生的无价之宝。
扎根土地深处
凭借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基础,1984年陈雄鹰从湖南农学院土壤农化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了长沙市土壤肥料工作站,从事着土肥水技术推广和农业环境保护技术推广工作。
1996年6月,陈雄鹰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身为中共党员,他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将严于律己、遵纪守法、甘于奉献的精神贯彻和落实到工作当中。
“我在任职以来,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的培养,时刻关注土壤肥料、农业环保学科前沿发展。”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陈雄鹰全面系统地掌握了土壤肥料、农业环保等各方面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具有独立主持完成相关项目实施和组织带领全市土肥、农环系统完成各项业务工作的能力。
2006年,他得到提拔,成为长沙市土壤肥料工作站(长沙市农业环境监测管理站)站长,主持单位全面工作。
2009年陈雄鹰获高级农艺师任职资格,在土肥水和农业环境保护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专项、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结构调整试点项目实施、第二次农业污染源普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陈雄鹰(右一)在参加会议时,认真作笔记。
让土壤活起来
在同事们的眼中,陈雄鹰厚道朴实、视野开阔、颇有大将之风,即精于业务、又专于管理,下田书春秋,上岸写文章,深得同事敬重与厚爱。
2005年农业部启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并在长沙市得到逐步推广,至2009年普及到全市所有县市区。这其中,陈雄鹰功不可没。
他主持和组织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全程参与了项目的技术方案的制定并组织实施,负责技术指导、评价和验收。
按照“突出重点,主攻难点,深化提高,持续发展”的总体路线,他逐步探索构建适合长沙市的测土配方施肥长效机制,并加强对全市土肥系统、肥料生产企业、经销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宣传,全面提高测土配方施肥的普及率和知晓率,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到户、技术服务到田、技术培训到人,为全市广大农民、农业经营主体、种植大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测土配方施肥个性化服务。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改变了农业生产者传统的施肥观念,树立了科学施肥的理念,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与此同时,土壤监测和耕地质量评定工作也在循序渐进。
陈雄鹰主持长沙市土壤监测工作,在全市共设置国家级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点1个,省级大田自然监测点60个。这可以掌握全市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及时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开展耕地质量建设和指导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根据《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他积极开展耕地质量监管工作,严格项目验收管理,落实后期管护和补充耕地耕种植培肥,实现耕地数量和质量“占补平衡”。
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的陈雄颖。
守护脚下的净土
2009年浏阳镉污染事件引发社会关注,湖南省率先在城市周边、工矿企业周边、污水灌溉区开展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初步掌握了污染状况,为长株潭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项目的争取提供了主要的基础数据。
2014年启动长株潭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及农作物结构调整试点项目,陈雄鹰负责长沙市区域范围内项目的实施。
通过施用土壤调理剂、生石灰、叶面阻控剂,优化水分管理,推广种植镉低吸收水稻品种,进而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土壤PH值有所提高,有效镉含量逐年下降,大面积修复治理效果趋于稳定。
在长沙市第二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中,陈雄鹰凭借自身努力荣获全国先进个人。各项工作的完成率均达到了100%及以上:完成数据采集、数据审核、数据入库等工作,开展有效种植典型地块调查1320宗,完成103%;规模化养殖场调查856家,完成100.4%;规模化以下畜牧养殖户调查577家,完成目标125%;抽查水产养殖场443家,完成100%;秸秆产业和利用抽样调查120家,完成100%。
几十年来,陈雄鹰仍兢兢业业,用汗水浇灌着脚下这片广袤土地。